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2022-02-11 18:27:14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问我,“我们都是先学拼音后学汉字,怎么现在学校先教汉字,后学拼音了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甚至有的机构迎合父母的疑惑,单独开设拼音班,吸引家长报名。这个改变是因为在教育部编版一年级教材

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问我,“我们都是先学拼音后学汉字,怎么现在学校先教汉字,后学拼音了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

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甚至有的机构迎合父母的疑惑,单独开设拼音班,吸引家长报名。

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这个改变是因为在教育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改变了先学拼音的“传统”,开篇就讲“天、地、人、你、我、他”。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汉字的拼音怎么写的,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学了几十年的习惯,怎么说改就改?这样孩子能够适应吗?修改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的疑惑来自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也来自对于学习的“逻辑”。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先掌握方法再识字看似很有道理。

其实不然,从孩子认知的规律看,其实我们长久忽略了一个事实,听、说、读、写的语言发展规律中,一年级的孩子能听懂和说出很多的字。

认字的过程,比首先接触到拼音,第一个困惑就是,字形和读音都要学习,比如“b”,孩子要记住字形,还要记住“bo”的发音。而在现实中“b”也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和意义,所以学习拼音是艰难的开始,上学也成了一个无趣、很难、不喜欢的事情。

而且,“bo”这个音在孩子的语言认识中,也是有其他汉语意义的,增加了很多干扰和困惑。

而改为现在的方法,孩子第一课认识的“天”这个字,不需要拼音,孩子已经能够准确的发音。而且这个概念孩子已经掌握,把一直听和说的语言,具化成一个“图画”,简单而且有趣。

当孩子掌握了一部分字以后,也就更容易理解,拼音是用来干什么的了。再用拼音去学习其他汉字,也更容易。

从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角度,这样的改变好处很多符合孩子认知的规律,容易掌握。

将学习内容融入生活体验,避免抽象的拼音对字音的干扰。

更容易培养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挫败感。

降低教学难度,引导老师关注素质教育的转变。

这次语文教学的改革,是根据科学规律和教学实践验证的,更符合孩子学习过程,大家放心就好了。

我们走了弯路,别让孩子继续走。

我是老爸的修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心理咨询的老爸,欢迎关注。

你对中国汉字有什么看法

关于汉字,前几天正好在头条上发了文章,请大家看一下。

《关于汉字》

关于汉字,我有话说。

曾经,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他用繁体字在微博中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正好,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汉字拼写大赛》,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不知道与黄秋生的言论有没有关系。 我在想,黄秋生的担心是出于爱国。但是,他危言耸听了。我对黄秋生的观点不以为然,一直想写的东西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今天,终于要说说。

动笔之前,先浏览了百度,不得了,网上已经各种言论泛滥,有反对的,也有力挺的。我不敢细看,赶紧动笔,以免别人的说法影响我。 中国汉字的历史,有明确的考据的,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的。1899年,王懿荣正式发现甲骨文。王懿荣,《清史稿》有传,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临危受命,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因为生病,需要服用药物。巧的是,这位科举出生的王大人很有中华文化修养,他懂一些中医药的知识,认识常用的中草药;同时,他对文字也有深入研究。(这里,我要说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国家各级管理人才的好办法,至少在当时最合适的。)我估计可能是因为官场压力大、他患阴虚证有失眠现象,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中有名为“龙骨”的中药。家中仆人从药店买了药回来,王大人仔细查对了配伍,在龙骨上发现了有刻划痕迹,经过仔细辨认,他估计是人为的。于是,他将药店中所有的龙骨买回家,经过对龙骨上的痕迹反复研究,确信是文字!于是王懿荣成为甲骨文的发现者。原来,中药龙骨是动物的骨骼化石,正好王大人使用的,是从安阳小屯村出土的,那里是商朝后期的都城;这些龙骨不是一般的动物骨骼,而是商朝统治者用来占卜、记录卜辞的龟板鳖甲、牛骨,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于是,殷墟发掘、甲骨文发现,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文字出现在龟甲、牛骨上,记录占卜的结果信息,是文字出现后广泛应用的证据。

文字的创造,应该在她之前,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等传说,其实,造字的过程不可能有一个人来完成,仓颉可能是许多造字者的集大成者,比如,我们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真正主持这个浩大工程的是当时的丞相李斯,因此,李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书法家。 关键是,汉字的创造遵循什么原则、符合什么规律?仓颉只能是总结归纳者,是汉字造字规范的制定者。人类初期走出蒙昧,开始群居、有社会化的雏形;开展交流,先有语言、然后又有文字的需求。其中的佼佼者们开始创造发明文字,先是单个的、自发的、独立的、无意识的;慢慢地,必须走向统一规范,至少是约定俗成。经过许多人、许多年代的集体智慧,汉字开始了她的社会功用,出现在正式的场合,成为政治、经济、生活的必需品。这时,我们可以说汉字真正成型了。 那么,汉字造字的规范什么呢?秦汉时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先哲们把比他们更加早的先人创造汉字的规则总结出来了。

我们现在公认东汉许慎发明的“六书” 说,是汉字造字的规范原则! 许慎在其著名的文字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观而可识,察而可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们现在把许慎的六书,改变一下顺序,确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法则,如果再严格的区分的话,其中的前四者,是造字的基本规范,后两者是用字过程中的再创造。 因为遵循汉字造字法则,汉字可以有序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多。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