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是什么,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不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是家庭式旅游,也不同于传统的夏令营活动研学是什么。2016年底,教育部等11家部委发布促进“研学旅行进入中小学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是迄今为止对研学旅行较权威的界定。究竟研学旅行该如何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从孩子角度看,到底需要怎祥的研学旅行?
一、新颖別致的主题教育之旅。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学习知识与品德修养的需要,学校或班级有目的有意识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与旅行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原寻根研学旅行”、”北京名校励志研学旅行”、“加油向未来野外拓展训练”等等。由于这些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载体丰富,又融进了专家讲解、角色表演、演练竞赛等形式,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二、有声有色的集体生活之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集体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去探险,一起去欣赏风景,一起去野外训练,在共同作息中养成团队意识,在共同活动中学会竞争合作,在共同体验中提高探究能力,这不仅是孩子喜欢的,更是家长所期望的。
三、寓教于乐的文化熏陶之旅。为孩子们选择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设计一次快乐的旅行,在旅行中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登山比赛、吟漏、诗会、采访和参观),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书中的名人对话,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享受旅行乐趣的同时,获取知识的延伸,得到文化的熏陶。
四、涵养品格的亲身体验之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还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活动设计中,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通过对抗演练、逃生演练活动中培养孩子生存的意志和能力,在导游和记者的角色扮演中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意识。让孩子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只有这样才能涵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实现自身的价值。
笔者认为,那些将学生旅行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只要能够达到以上四点,必将是孩子们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教培机构如何利用研学快速招生?
先说下我为什么答这道题一个多月前我刚开始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时,回答了一个关于研学的问题,结果好多人多人骂我,给我弄得一头雾水,现在每天还有阅读和评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研学就是春游,我特别为真心做好研学项目的机构伤心,同时也强烈谴责打着研学幌子的人敛财。
今天正好整理资料,找到了之前研学项目的一些东西,然后就在悟空问答上找了一道题来回答,希望大家可以看到。
为什么不回答那些问研学是什么的题目?因为带上招生两个字,关注我的朋友们更容易看到,不带这两个字的,系统不一定推给大家。下面也相当于给行业内没接触过研学的朋友简单讲讲。
说一下什么是研学研学不等于春游我在之前的机构中,有专门负责研学的部门。研学不是学校组织春游的行为,研学的重点在于学习、在于教课,老师是需要给学生上课的。
研学机构,首先要具有旅游资质,同时要是一个教学学校,所以他应该属于教育+旅游。
而研学的课程,需要分成三段: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准备在学校举行,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1.小组竞选:组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
2.知识储备学习:完成研学手册的课前学习
3.小组研学课题选择:从几个课题中选出自己小组希望研究的课题
4.纪律及安全教育
5.个人物质准备
课中内容课中应该是以学习加参观的形式,并不是游玩,比如到某地去参观某博物馆时,需要提前了解历史知识,参观时也在讲授相关内容。
可以理解为将学校课本上的语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放到了实地讲解
下面是一次南京研学的课程安排
老师配备
一般来说,一个研学团队,至少要配备2名学校的老师(对学生了解和熟悉)、1名地接导游、1名全程导游、1名研学导师(研学机构的主讲老师)、1名随队医生
过程中学生要做各种的笔记和记录
课后研学回来后,各小组的各组员要完成研学报告。
如何利用研学快速招生为了切题,还是要回答一下本题目,研学已经是一个产品了,再招生?那就只能通过研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然后进行转化了。
以上,希望对大家对研学游一个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