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蒿,如何防治油菜田间里的米米蒿?

2022-02-23 07:54:08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油菜霜霉病是我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长江流域米米蒿、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油菜幼菜受害,子叶和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苗叶和子茎变黄枯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

油菜霜霉病是我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长江流域米米蒿、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油菜幼菜受害,子叶和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苗叶和子茎变黄枯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米米蒿,如何防治油菜田间里的米米蒿?插图

[发病规律]

本病由寄生霜霉真菌芸薹属专化型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3-25摄氏度,16摄氏度有利病菌侵入,24摄氏度有利病菌生长发育。病菌孢子囊形成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露水。棚室内冬季密闭性较强,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因此结露时间越长,对发病越有利,连阴雨天气或浇水后不及时放风,栽植过密或偏施氮肥,均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种子和棚室消毒 药剂拌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干种重量0.3%掺拌。也可用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量的0.4%。有条件的,

移栽前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消毒,每亩用1千克。

(2)栽培防病 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适时中耕松土。室温超过25摄氏度时及时通风并降低湿度。发现重病叶随时摘除,收获后搞好田园卫生。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用量同上)。或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重点喷叶背。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霜霉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三种油菜类型中,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最轻。本病由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ies]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O%-30%,严重时达80%以上,种子含油量降低0.3%-10.7%。

症状/形态特征:

叶片正面上病斑淡黄色至黄褐色片背病斑上生有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茎和花序发病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畸形,满生霜霉层。花瓣变绿,长期不凋谢,也不结实,严重时全株变褐色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夏。秋季卵孢子萌发,侵染秋播幼苗。冬季温度下降至5℃以下时,病菌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病组织内越冬。来年气温回升至10℃左右,病组织上又产生孢子囊传播再侵染,引起花序、花器、角果等部位发病。一般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株间过密、郁闭湿度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早播比较晚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l-2年,或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水,适时晚播,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减少病源,有利通风透光。2.药剂防治 初花期病株率在10%以上时,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油菜白锈病

[症  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茎、花、荚,叶片发病,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变黄绿色,在同处背面长出白色隆起的疱斑,一般直径为1-2毫米,有时叶面也长疱斑,发生严重时,密布全叶,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粉。茎和花梗受害,显著肿大,纽曲像“龙头”,也长白色疱斑,种荚受害肿大畸形,不能结实。

[发病条件]

此病适于低温高温的环境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浇水过多,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间苗,加强通风透光,严格剔除病苗,当出现“龙头”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一般在苗期和抽薹期各喷1-2次药,在多雨年份,尚需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常用药剂有5%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白锈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以云南、贵州等高原地区和长江下游的省市发病较重。本病由白锈菌[Albugo candida (Pers.) Kuntze]真菌侵染所引起。流行年份发病率达10%-50%,减产5%-20%,含油量降低1.05%-3.29%。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莱。

症状/形态特征:

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泡状斑,即病原菌的孢子堆。后期泡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的孢子囊。茎和花序上也可生白色泡斑,并肿大弯曲呈畸形。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夏、越冬。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溅至叶上,在水滴中萌发从气孔侵人,引起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又随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白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只要水分充足,就能不断发生,连续为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参照油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菌核病

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盛发期,尤以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更要精心治好此病 。根据我们的经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影响产量。且因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流行。因此,及早清沟降渍尤为重要。

二、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至开花期中耕培土2-3次,可切断菌核抽生的子囊果柄,压埋子囊盘,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生长,也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三、适时打老叶。于油菜盛花至终花期,及时把黄、老病叶摘除,以减少病源,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打老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打下的老叶带出田外销毁。

四、增施钾肥。春季给油菜增施钾肥,可增强抗病能力,在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亩用氯化钾5-6公斤,选择晴天下午对水浇施油菜根部。也可在现蕾至开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五、药剂防治。重点是感病品种田、连作田、低洼田及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的菜田。于初花期至盛花期田间病叶率8%-10%、病茎率1%时施药,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克,对水50-75公斤喷施,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时应喷在油菜中下部茎叶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菌核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南方冬油菜区和东北春油菜区发生较为普遍。本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 (Lib.)de Bary]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80%以上,减产加10%–70%,粗脂肪含量降低1%-5%。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烟草、向日葵和多种豆科植物。

症状/形态特征:

油菜各生育期及地上部各器官组织均能感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多,茎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发生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形成红褐色病斑,后变枯白色,组织湿腐,上生白色菌丝,后形成不规则形黑色菌核,幼苗死亡。成株期先在下部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青色水浸状,中部黄褐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梭形、长条形,稍凹陷,浅褐色水浸状,后变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也生白霉层,后生黑色菌核。后期茎表皮破裂,髓部中空,内生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花受害后,花瓣退色。角果感病产生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都能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间越夏(冬油菜区)、越冬(春油菜区)。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或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丝直接侵染幼苗。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花瓣和老叶,染病花瓣落到下部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病叶腐烂搭附在茎上,或菌丝经叶柄传至茎部引起茎部发病。在各发病部位又形成菌核。菌核经越夏、越冬后,在温度15℃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20℃左右。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降雨量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发病都较严重;芥菜型、甘蓝型油菜比白莱型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大、小麦轮作;清除病残体,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摘除下部老黄叶,并带出田间;多施钾肥或草木灰,开沟排水。2.药剂防治 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l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l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l-2次。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