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面相,以面相评判一个人是否可靠?
以面相评判人怎样看面相,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也有不确定的因素。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对他很冷淡,他只有离开孔子回去自修,后成为有名的学者。而学生宰予长得很好,且能言善辩,但后来被孔子批评言行不一。
子羽又叫澹台灭明,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相由心生元代名医朱丹溪《丹溪心传》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脏功能正常,可通过经络将气血津液输送和敷布于头面部,皮肤得滋养,又能抗御外邪,从而使面部红润细腻,毛发光泽,五官正常。二是内脏功能不正常,在五官上也可出现面无光泽,皮肤干涩粗糙,毛皮枯而不荣,五官不端的现象。
面相也是如此,一个人内在的思想活动,心底的想法,或光明正大,或奸险邪恶,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长相上。我们通过面相的学习,就能由外及内,对一个陌生人做出一定的预判。
曾国藩在《冰鉴》中这样讲: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这说的是神。“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这说的是骨。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有没有神,全在眼一个人的五官长相再出色,但是如果缺少一双有神的眼睛,那么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拥有富贵。相反,一个人长相再不出色,但是如果眼神坚定有力,那么这种人一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一张照片,眼神清澈,黑白分明,同时有光芒聚拢在瞳仁周围,这样的眼神,说明其性格坚毅果断,拥有极高的洞察力,属于“不怒自威”的眼神。这种人一定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豪杰。
而相反一个吸毒人员的照片,左边是正常的时候,右边是吸毒两年后的样子。
是不是明显能看出来眼神由明到暗,甚至暗淡无光,最后完全脱离正常人的范畴了?
所以为什么“相人先相眼”,就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透露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精神状况。
古人通过实践研究,从观察一个人的长相表情,来考察其能力和潜力,是一种辨识人才的方法。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想知道一个人正直还是奸恶难于登天“,只有通过各种合理的考察,最后才能确切的了解一个人的本性和能力,而面相,也是其中的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