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的意思是什么,哲学上的‘意欲’是什么意思?
哲学上的‘意欲’出自托马斯意欲的意思是什么。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叫做托马斯主义。
托马斯的认识论有三个方面:1、感觉论 2、理智论 3、意欲论
意欲论认为:
人除了认知活动外,还有意欲的活动方式。
意欲分为感性意欲和理性意欲两种,感性意欲是动物意欲,是人的自然意欲;理性意欲则是意志。
人的行为分为“人性行为”和“人的行为”。人性行为是完全由理性意欲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所特有的属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的本质。
“意欲”:意志和欲望。英语:will,willing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说道:“生活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指没尽的意欲(Will),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意欲”一词古已有之,但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的却是从梁漱溟开始的
《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关于“意欲”的解释如下:
【意欲】 梁漱溟用语。
受唯意志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欲(意志和欲望)是世界的本原。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意志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由“前此的我”和“现在的我”所构成。“现在的我”即意志,或称“心”或“精神”;“前此的我”则为意志产生的被动的物质世界。在他看来整个世界就是不断地由“现在的我”变化为“前此的我”而形成的。
(二)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欲求,……但其实这物质生活的欲求难道不是出在精神上吗?”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完全归结为人的主观“欲求”。同时认为人的意欲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类型,并据此提出了其“世界文化三类型”说。
在“五四”时期的一场“东西文化论战”中,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因其系统性和独到性而受到广泛重视。他把世界民族国家划分成三种形式:(一)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形成西方文化;(二)以意欲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形成中国文化;(三)以意欲向后要求为根本精神,形成印度文化。
这三种文化依次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西方文化的精神在于征服气概、科学方法和民主谨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则强调主观精神的满足,称之为“自得”。他在评判三方优劣后提出:“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也不能容留。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同上)。梁漱溟的文化观虽欲调和中西两种文化精神,但仍以东方文化的”意欲自为调和”的“态度”为基础,表现出其中体西用的思想倾向。
。
看到楼上超级大坏蛋朋友的答案,我就想起来从前有一则提问,讨论唯意志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若由阁下来回答或许会更合适了,呵呵。
对本问题所谓“意欲”,我也补充一点。记得同样也被很多人视为现代新儒家创始重要人物的梁漱溟先生,其名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整个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点,大抵也正是“意欲”。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自意欲产生。但对于意欲的处理方式不同,也就可以造成或者成就不同的文化了。依此,他认为西方人对意欲的处理方式是积极“向前”的,也就是努力寻求满足的,所以他们的文化,逻辑、科学等等的工具理性就都比较发达。印度人对意欲的处理方法是消极地反身“向后”的,也就是视意欲为空、为恶、为无明,所以他们有佛教这样的文化产生。
但中国人对意欲的处理方式则是“中庸”的,既不专注于此,也不人为禁忌于此,而是寻求不悖于伦常道德的适当满足,所以有儒家文化的形成。
梁先生这实在是一个很富意趣的照察,说来大家参详参详。
。
想要啊,是意思倾向的欲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