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你是怎么理解“走投无路”的?
“走投无路”是个成语走投无路,是指人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一、字面意思:
“走”(zǒu)即行,走路、走步,在这里是走亲戚。
“投”(tóu)即拋、掷、扔(指有目标的)东西,在这里是投奔、投靠。
“无”(wú)即没有。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
路(lù)即道,往来通行的地方。
二、成语出处:
最早见于元 杨显之杂剧作品《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三“走投无路”的心理分析:
“走投无路”并不是所有人的共同认识。因个人、家庭、群体对待事物的看法而有不同。
个别人眼中的“走投无路”,对别人不一定是。这与人的文化差异、素养,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和承受压力极限能力有关。
四、个体对“走投无路”的态度与对策的分析:
人们对“走投无路”的认知因个体有差异,对策也不同。我认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应对方式。
“积极的”对应的态度对策,心里总有盏明灯,就是积极的去面对当前的困难。想方设法,寻找解决办法,他们心中总在想“山穷水尽疑无路”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有信心一定会成功,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一糟糕的不利局面。伟大导师列宁同志说过:“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就倾向于这种看法并积极面对困境的人。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在个人认为“走投无路”情况下的应具备的应对之策。
“消极的”部分人,“走投无路”对他们来讲,就是天塌了、天“黑”了,真是到了绝境了,心理绝望到极点而导致全面“崩溃”。世间不乏其人一一以各种方式寻短见,这就是消极的面对绝望的选择,这是不可取的。
五、我对“走投无路”的亲身感受:
这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因矿山在“井下”(地下)修复一条坍塌的巷道,是个独头(前面不通)。在修复中,原已维修的后段出现了新的塌方,把我们十二人堵在了里面,情况十分危急。里面二百米的空气不知道能让我们撑多久,也不知道塌陷了多长距离。顿时大乱,有的当时就哭了,认为“完了”,认为大家会憋死在里。我当时跟这个班,与这个班的班长分析认为,我们原来维修的一段质量还好,不至于冒落很长,这是一个新的动压形成的塌方,我们必须主动自救,不能只等待救援,因为空气有限,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投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争取。我立即组织从冒落点侧面掏洞,只要过一个人的空隙也行。我们将主落点处用工钢和方木戗住加固,稳住不让它加剧塌方。有的干活也没停哭,有的只是哭什么也不做。我只有一个念想,一定要出去。我告诉大家,领导会组织救援的,别绝望,事情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我们干到四个小时左右的时候,隐约听到外面有人撬石块的声音,此时大家心里才放下心来,立刻点燃了生的希望,尽管呼吸稍有些困难,但干劲没减,可是效率已差了许多。在里、外工人一齐又抢修了一个小时后,终于有了能过一个人的空隙了,大家出来后含泪相互拥抱庆祝胜利,我也流泪了,暗自庆幸这次脱险。在危机关头,若不冷静、沉着应对,及时作出抢修的对策,等、靠就是等死,实践证明,我们做对了,后来想想都后怕。
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该往哪走?
个人认为:人的走投无路,其实是心理上的无路,但是真正的人生之路是有的,且路就在脚下,关键是如何克服心理上的无路。心理上的无路基于1.身边的朋友很少;2.可供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太小太弱;3.被俗务杂事缠身,4.身体有治愈不了的顽疾,5.自己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或对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太理想化,如此种种。
个人建议:想要刻服心理上的走投无路,还是要反其道而行,从实际行动中来抵消这种走投无路的窘况,比如去看一些书,比如去看一些想看的风景,比如说骑自行车走一段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或者找一份很简单的工作,等等,在这些行动的过程中,慢慢尝试着和与人交流和人沟通和人建立情感,建立友谊,放低自己的标准,追求放低自己的要求,做一个平凡的人,喂马劈材,周游世界,只有这样,人才走出最走投无路的这种困窘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