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本来的颜色,秦始皇陵本世纪能够开掘面世吗?
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一直以来都是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而关于秦始皇陵内部的种种疑问也一直困扰着人们兵马俑本来的颜色!
司马迁《史记》里描写的秦始皇内部情况是真的吗?陵墓里的棺材到底是铜的还是木头的?陵墓里边到底有多少宝贝?水银做成的江河大海到底是什么样?陵墓里真的有长明灯嘛?这些疑问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有人会说了,把陵墓打开这些疑问不是迎刃而解了吗?的确如此,只有亲眼看到陵墓内部构造才能解开这些疑问。但是以现在的科学水平,很难完整的打开秦始皇陵,即使秦始皇陵被打开,里面的文物也无法得到妥善保存,就像兵马俑被发掘时,本来色彩鲜艳的陶俑没多久就变成了现在的土色。还有就是现在国家并不提倡开发未被盗掘过的陵墓。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使得秦始皇陵到现在还未被发掘,也使得我们的疑问到现在还没被解开,那么,到本世纪末秦始皇陵会被开掘面世吗?
我觉得不可能!因为要打开秦始皇陵有3关要度过!第一,要得到国家批准。在这80年里凭借盗墓贼的技术肯定是无法盗掘秦始皇陵。陵墓没被盗掘过,所以国家不会批准发掘!
第二,即使国家批准发掘,肯定也是要完整的发掘,绝不会允许有野蛮操作这种行为,秦始皇陵内部的防盗机关到时候能破解吗?水银毒害这一关,到时候能破解吗?
第三,即使能破解这两关,文物的完整保存,到时候能做到吗?要知道文物遇见空气几分钟之内就会氧化失去本来面目,甚至有的文物还会变成飞灰,完全消失,这可是一大难关!
大家觉得,以80年后的科技水平,能完整的保存秦始皇里面的文物吗?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2013年6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参观,这是他第五次来看兵马俑,已经90岁高龄的基辛格当时是坐着轮椅参观的,当时他发出感慨:“中国的辉煌永远不会结束,兵马俑就是中国将会拥有光辉未来的证明。”
1974年,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人。许多外国政要来到中国都必定要去兵马俑看一看。比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里根、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女王、普京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马克龙及夫人等等。可见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都知道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这名字是如何来的?这要感谢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他曾在1978年和1991年两次参观兵马俑,参观过后他不禁感慨: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希拉克的这句话,兵马俑的名气更大了,越来越多政要来到这里参观,它也顺理成章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与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一起走上神坛,彪炳史册。
参观兵马俑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会发现兵马俑坑里有一堵堵厚厚的墙,这些墙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不拆除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中奥秘。
规模最大的帝王陵秦始皇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的面积。
世人皆知兵马俑坑其实是秦始皇的陵寝,秦始皇在公元前246年即位,那时候的他只有13岁,他即位不久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都是如此,比如埃及法老,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生前享有富贵,为自己的身后事也是操碎了心。
墓地规划设计由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监工由大将章邯担当,历时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陵”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帝王陵。
修建秦始皇陵,劳民伤财,当时只有区区2000万人口的秦国,一共动用了70万精壮劳力,日夜不停劳作,许多劳工都因积劳成疾而死。为了缔造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迹,无数劳动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地宫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封土堆,把这神秘的帝王陵完好的隐藏在地底千百年,里面有坚固的土墙,秦陵周围地下还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还有起防御作用的水银渠,东西两条墓道,它的修建体现出我过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精致而坚固的土墙据史书记载,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足以说明秦始皇陵的坚固程度,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土墙功不可没。
这些土墙全都是工匠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因为它的坚固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土墙上有被箭头射击的痕迹,因此推断,当初在修建土墙时,为了测试土墙的坚固程度,士兵可能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体,如果箭能插进墙体,那么就是不够坚固,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或者进行加固。
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工匠利用特定的工具,一层一层不断加固。
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
墙主要起的是支撑作用,有了它这一地下土木工程才能建立起来。
坑里的构造类似于早年间百姓民房的构造。土墙的两边排列着许多高大的柱子,这些柱子是木制的,深深插入土里,柱上放置横木,横木比较粗壮,横木和土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比横木要细许多,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
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楼房,内部高度大概是2.6米,而兵马俑坑坑底到坑顶的高度为3.2米。兵马俑被放入坑道,工匠用宽大的立木封堵道口,这样一个封闭的地下坑道就完成了。
只不过,如今木制的柱子、横木、棚木、立门,早已经腐烂了,但是土墙却越来越坚固,屹立千年不倒。
拆毁土墙会破坏兵马俑秦陵地宫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里面的兵马俑不计其数,最早发现了1号坑里就有兵马俑6000多个。
这些兵马俑在土坑里挨挨挤挤,排列整齐,想要拆毁土墙就要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土墙坍塌就会毁坏兵马俑,有人说,在拆毁土墙前把兵马俑挪出坑道,这更是不可取的,兵马俑每一个都价值连城,每一次挪动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兵马俑数量庞大,想要挪动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保留土墙是明智之举。
土墙的存在可以阻挡空气流动对兵马俑的破坏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完好保存它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参观兵马俑不可以拍照,因为照相机的闪光会对兵马俑表面色泽产生破坏,兵马俑刚被发掘时色彩还是很丰富的,发掘出来后,兵马俑表面的颜色经过氧化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土灰色。
兵马俑接触空气过后,15秒后就会氧化,4分钟内便会脱水、卷曲。这也是考古学家不敢轻易挖掘兵马俑的原因,我们目前只是挖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据说兵马俑的整体数量有10万个左右。
这些兵马俑暴露在空气中,气流的流动也会让其表面产生细微的变化,产生风化反应。而土墙的存在,把兵马俑分隔开来,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对兵马俑起到了保护作用。
保留土墙是对文物的完整呈现土墙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保留土墙是对秦始皇陵墓的完整呈现,秦陵的设计,独具特色,让人们对古代人民的才华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的墓穴目前发掘出来的也不少,但是有许多都经过了破坏,有的是因为陵墓本身设计不合理,早早坍塌,有些却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而像秦陵这样大型的陵墓却能完好保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对于我们日后的建筑设计能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更何况,原汁原味的保存古迹,减少人为破坏和改动,才能向世人完整展示它的魅力。
结束语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开创了伟大基业,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文化财富,兵马俑是我们文化史上的瑰宝,必将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