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重叠”与“更迭”如何使用?
“迭”“叠”读音相同、含义接近, “迭”又曾是“叠”的简化字,因此很多 人都会把这两个字混淆。事实上,国 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又重 新调整了两个字的用法。“迭”不再作 “叠”的简化字,这两个字各自分担不 同的义项,因此不可以混用。
“叠”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像 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是一层加上 一层、重复。如重叠、叠合、交叠、叠 加、叠嶂、叠石为山、叠床架屋、层林叠翠等词中的“叠”用的都是本义。“叠”又指折叠,即将衣被、纸张等物体用对 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如 叠被子、把信叠好放进信封。
“迭”,形声字,从萣、失声,本义是 交替、轮流,组词如更迭四季更迭;又引申指屡 次、反复,如迭出、迭次、迭起,等等;又 同“及”,如忙不迭,叫苦不迭。“叠”的重复之义与“迭”的交替之 义有某种相近之处,这是造成二字误 用的主要原因。但是,“叠”更多的是 表示空间位置上的层层重复,而“迭”则多表示时间上的轮替。
因而政权交 替、岁月轮转应使用“更迭”,事物重复 当用“重叠”。
宋代冠服制度的更迭是怎样的?
在冠服制度上,宋朝十分重视恢复旧的传统, 宋初建国,官制、军制几乎全部承袭唐代,衣冠服饰 也袭晚唐五代遗制,没有大的变化。宋太祖建隆元 年,制衮龙衣、绛纱袍、通天冠。二年,博士聂崇义 上《三礼图》,奏请“仿虞周汉唐之旧”,重新制定服 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尽管《三礼图》与古代礼仪 制度尚有较大差距,但经皇帝钦定,成了以后力图 恢复旧制的蓝本。这从《宋史•舆服制》中记载的几 次重大的服制变革中可以看出。例如在每年端午、 十月初一等时节,给诸臣颁赐时服。初期仅限于将 相、学士及禁军大校,建隆三年以后,遍赐文武群臣 将校。
所赐服装皆以各种织锦制成,有天下乐晕 锦、簇四盘雕锦、黄狮子大锦、翠毛细锦、红锦、宜男 细锦、云雁细锦、狮子大锦、练鹊大锦、宝照大锦、宝 照中锦等。服装有五种:公服、锦袍、汗衫、绔、勒帛 等,各按其职赐给。应给锦袍者,制有二式,一为宽 式,一为窄式,另加绣抱肚。
不给锦袍者,也有绣抱 肚,用黄绫制成。太祖建隆四年,根据《开元杂礼》议定绔褶之 制,令文三品以上紫褶,五品以上緋褶,七品以上 绿褶,九品以上碧褶,并白大口绔,起梁带,乌皮 靴。太平兴国七年,定舆服等差。规定官民服饰及 衣带制度,禁止品官绿袍及举子白镧袍下服紫色, 其私第便服许紫皂衣、白袍。
所颁时服,在太平兴 国以后,也有变动,并增加了紫罗窄衫,紫欹正绵袄,皂地金线盘凤鹿胎旋镧等服饰。自宋太祖颁布服饰制度之后,历经七十余年, 至宋仁宗景祐、康定年间,又作了一次修改。重新 制定的服制,除对冕冠的尺寸、质料、颜色及衮服的 纹章等作了新的规定之外,还对百官的朝服制度作 了调整。
因为隋唐冠服皆以品级定制,而宋朝却有 “官卑品髙”或“官髙品卑”(即官职与品级不相符 合)的现象,故难以实行隋唐时期的朝服制度。此 次修改的服制重行规定,通天冠、绛纱袍仍从旧制 不改。直至宋神宗元丰年间,定郊祀冕服及诸臣服 制。从冕服尺寸、颜色,到形制、饰件都有详细规 定。
凡冬至及正旦皇帝御殿,服通天冠、绛纱袍,百 官皆服朝服。至亲祠郊、庙,皇帝服裘冕,诸臣除导 驾、扶侍、宿卫以外,通服祭服。诸臣公服去青不 用,官至四品服紫,六品服绯,皆象笏、佩鱼。九品 以上服绿,木笏。武臣、内侍皆服紫,不佩鱼。并废 弃隋唐以来依品级定冠绶的方法,以官职决定服 饰。
使之名实相符。官职共分七级,冠绶也分七 等。一等:貂蝉笼巾七梁冠,天下乐晕锦绶;二等: 七梁冠,杂花晕锦绶;三等:六梁冠,方胜宜男锦绶; 四等:五梁冠,翠毛锦绶;五等:四梁冠,簇四雕锦 绶;六等:三梁冠,黄狮子锦绶;七等:二梁冠,方胜 练鹊锦绶。
各按官级佩服。据《宋史•舆服志》、《玉海》及《文献通考》等史籍 记载,在宋神宗年间,服制尚有多次变动。到了宋 徽宗大观、政和年间,再一次修订服制,由仪礼局参 照古制,将衣冠服制作了详细规划,编成《祭服制 度》,奏请改制,得到了皇帝的准许。然后又绘制成 图稿,“付有司依画图制造”。
这次更定的冠服之 制,涉及面很广,其中包括皇帝冕服、诸臣祭服、群 臣朝服及命妇服饰等。以后虽有变动,但基本上根 据这一定制,只是略有增减损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