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摘抄,鲁迅的作品,你喜欢读吗?
鲁迅的作品我十四岁在北京空军总院住院时才得以接触狂人日记摘抄,那是一个病号看的《故事新编》,当时觉得写的神神叨叨,不且实际,看了几篇就不看了。后来看了电影《祥林嫂》,不错,就又开始找原著。真正细看是七六年,那时已经二十六岁,在省石油勘探后勤工作,单位有一图书馆,因为处领导是十四级干部(准高干),那年代有些书是十六级以上才能“内部购买,内部供应”,我才得以看了鲁迅全集二十卷。实话讲鲁迅的小说《孔已己》《何Q正传》《狂人日记》《祥林嫂》的确是传世之作,其它的不敢恭维!鲁迅的杂文的确不错,但他,翻译的小说很糟,也可能和他的译文主张有关一一他主张直译,但一种文字脱离环境,语境,风俗习惯直译真的不行!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也一样: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确很伟大,但不是每件事,各种主张都对,首先要正确认识鲁迅,认识那个时代,鲁迅一些主张,一些观点,对中国人性的认识,到现在也不过时!
为什么鲁迅没有长篇小说传世?
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为一位文学家,忚为什么没有长篇小说传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鲁迅做文章的目的明确,旨在唤醒当时麻木的国民,并揭露当时的统治者。实现这两个目的,中短篇小说及杂文已绰绰有余。
鲁迅小时经历了家道中落、父亲病重,求医不得的遭遇,因而立志东渡去日本留学学医,留学期间,因观看了一部教育片,看到其中有中国人被杀而其他人都做麻木的看客,深感痛心,觉得只有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才是第一重要的,于是弃医从文,学成后回国,边从事教学工作,边致力于文学研究、美术研究、翻译等工作。
文学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及杂文,他的文章,可谓是一剂剂良”药”,旨在唤醒像阿Q一样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的国民,拯救孔乙己那样病态的人生;又象一记记重锤,想要拆去自已和中年闰土之间的”厚障壁”,推倒压在祥林嫂头上的神权、族权、夫权这三座大山。
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像投枪、像匕首”一样的鲁迅的杂文,字字犀利,入木三分,直刺向黑暗势力,他的一生,是孜孜以求的一生,他的文字,是为民请命的文字,短篇、中篇、杂文,能更好地实现他弃医从文的理想。
二、鲁迅的一生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众多,应该没有时间仔细打磨长篇小说。
鲁迅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在翻译领域、美术领域都有深度的研究及建树。正是鲁迅将中国的版画引领到一个高峰,他设计的北大标志到现在都依然在使用。
鲁迅对版画中的木刻尤其见解独到,他的研究,与当时欧洲的实践艺术相似。从1912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1906年开始,他就开始了文艺译著工作。以后他还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并先后翻译了果戈里《死魂灵》第一部、第二部。鲁迅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学习到凌晨,长篇小说,应该不是他的创作目标所在。
三、鲁迅时刻关注当时国内的形势,做了一个民主战士能做到的一切,这些工作和经历,也使他不可能静下心来进行大部头作品的创作。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位革命家、民主主义战士。
鲁迅不是躲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人、艺术家,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局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支持进步学生的活动,写文章抨击当时执政府的滥杀,并与一些文人就”自由人”等问题通过文章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后来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而多次遭遇追捕,在躲避追捕的日子里,他也笔耕不辍。他的家,也是文人集会的天堂,往往是到深夜,他的友人们才逐渐散去,他也要在深夜后靠吸烟提神,继续进行他的创作。
纵观鲁迅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文字功底深厚,分析问题鞭辟入里,作为一位文坛巨人,虽然没有留下长篇小说,但他的名字,已经印入几代人心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