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变法,战国七雄中韩国为什么最先灭亡?
谈秦说汉(180)战国七雄中申不害变法,韩国为什么最先被灭亡?
主要是地缘问题,韩国西邻秦国,东接魏国,北近赵国、南交楚国,都是一些刺头国家。所以说,韩国地处中原中央,强则可以四处出击,弱则四面受敌。韩国地处黄河以南,是秦国东出函谷关必经之路,所以第一个被强大的秦军所灭很正常。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任李李悝为相率先实施了变法,史称“李悝变法”,变法里最重要的一条,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考核挑选优秀的士卒严加训练,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魏文侯率领他的魏武卒曾经吊打秦军甲士,拒秦军不敢黄河饮马,称霸一时。接着,楚国任命令尹吴起,主持楚国的“吴起变法”。吴起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将各项制度更加深化,使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
公元前359年,卫国人公孙鞅也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启动了“商鞅变法”。变法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施军功爵位制,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人,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都一样,只要有杀敌数量就可以授予爵位。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史称“申不害变法”。即用绩效考核的方式管理下属,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国家太平,兵力强盛。公元326年,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军事改制,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轻装机动骑军,军力迅速发展,吊打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辟地千里。
综合看来,不管是楚国、秦国、韩国,还是魏国本身,都是以李悝的《法经》为基础,进行变法。魏国建立了强大的“魏武卒”,但领导人魏文侯死后,变法无以为继。楚国搞的吴起变法,也因贵族的反对,楚悼王死后也停止了,都只是触动皮毛。
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的内容主要偏重于内部管理,在军事上的成就不大。而商鞅变法则基本上是全方位的都有触及。当然,商鞅能得到支持是因为秦孝公变法的决心最大。从变法时间顺序上看,先魏国、再楚国、秦国、韩国、赵国,秦国持续的时间最长。
从楚、秦、韩、赵、魏五国变法结果来看,虽说楚、魏、赵三国变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秦国变法最彻底,效果最大,建立了一支敢于拼命来换爵位的甲兵。而韩国变法没有过多地涉及军事,时间也最短。相比之下,秦强韩弱就很明显了。
韩国的领导在外交关系上也不行,公元前327年,韩宣惠王送了一座城池给秦国的忽悠家张仪,请其游说秦国罢兵。但楚国怕韩、秦结盟,也忽悠愿出兵协助韩国。结果韩国与秦国中断外交关系后,秦军进攻楚国,楚国却置之不理,上了一个大当。
公元前300年,韩国跟秦国已结盟,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也同样不发兵。秦国为了忽悠韩国,把占了的武遂一下子还给韩国,一下子又抢了回去,韩襄王还屁都不敢放一个,一个国家混成这个样子,不灭亡也难呀。
富国强兵之后的秦国,制定了东扩的既定方针。韩国因距离秦国太近,是阻止秦国东出的障碍,所以成了秦国优先打击的目标。诸侯们为富国强兵,而使出浑身解数,也韩国最敷衍,所以别人在强大时,韩国还在原地停留。韩国的外交关系搞不好,像墙头草一样忽左忽右,招人恨。这也许就是最先被灭亡的主要原因吧。
20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