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二战期间有哪些奇葩的故事?
二战期间整个世界一片大乱,很多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参与到了战争之中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但是,也有一些打酱油的,似乎没什么存在感。
(诺门罕战役)
比如印度和韩国(准确的说是英国控制下的印度和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作为“藩属国”还是要出出力的,所以我们也能在二战战场上看到印度人和韩国人。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韩国人,名叫杨景钟(音译)。
杨景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韩国人,1938年他在伪满洲国生活。当时日本人征兵,就把他征招过来,在关东军服役了。结果第二年就碰上了诺门罕战役,日本人一顿操作损失重大,杨景钟更可怜,被苏军俘虏了。
在寒冷的劳改营苦撑了3年之后,杨景钟的命运再一次改变了。苏德战场打的如火如荼,苏军损失惨重,必须想尽办法补充兵员。连女人都上战场杀到了第一线,集中营的囚犯就更不用说了。
杨景钟也被拉进了苏军,扛着枪和德军血战。
(被俘虏的杨景钟)
1943年2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爆发。德国南方集团军顶住苏军进攻,并且成功反扑,消灭了大概52个红军师。杨景钟也参加了这场战役,而且不出所料的,他又被德国人俘虏了。
瘦小的杨景钟长着一副亚洲面孔,在苏军俘虏中还是很扎眼的。但是,德国人也没想这么多,只是把他关进了战俘营。
之后,德国也觉得战场损失很大,需要补充兵员。于是,杨景钟又加入了德国国防军,扛起枪准备和盟军大干一场。当然,杨景钟所在的部队比较炮灰,所以一直被安排在法国科唐坦半岛,防御盟军进攻。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盟军成功的打了进来,杨景钟所在的炮灰部队被灭,他又一次成了俘虏。
(《登陆之日》剧照)
盟军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但是杨景钟不会英语也不会德语,根本说不清自己的情况。于是,他暂时被送到了英国的一处战俘营……二战结束之后,盟军才有时间处理这些后续事务,杨景钟的故事终于流传开来。
因为一直是“被迫”打仗,所以也没人难为他,他被释放了。不过,这么多年四处漂泊,从韩国一路来到欧洲,回不回家也无所谓了。战后,他选择了移民美国,在那里安度晚年。
如果大家看过韩国电影《登陆之日》,就会觉得里面的故事非常熟悉。没错,《登陆之日》就是受到了杨景钟的启发,才改编出来的。
这样的经历,也真是无语了。
印度的军工水平到底如何?
印度军工究竟靠不靠谱?都知道它的“阿琼”坦克和LCA轻型战斗机,以及“英萨斯”步枪,都是失败的典型,只要国造,就会与失败划上等号,真有这么不堪吗?今天也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看看好用适用合格的有多少,我们知道的,印度的卫星成功发射到月亮和火星,其一箭多星技术成为了世界第一,烈火洲际导弹射程越来越远,可以说,照此发展下去,有多国的帮助,印度军工还是能干一些事的,再比如印度的浓缩铀技术并不差,其航母用钢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印度核潜艇也已成功下水,使用的正是自家动力,你能说算差吗?印度引进技术生产的三型直升机,高原起降能力都不算低,而我国高原型直升机也不过刚刚完成了突破,等等。又比如其与俄罗斯合作生产的“布拉莫斯”导弹正是在自家风洞完成试验的,虽不掌握源代码,但毕竟是有了一款可用的导弹,现在空基、海基都已成功实现发射。印度的进步不能说算小,照此发展下去,可以说,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印度展瑞在世人面前。
“天空之眼”。2017年成功交付入役的“天空之眼”预警机,是印度成功的标志。应该说,是印度真正一款高大尚的装备,作为地缘小国军火出口大国的以色列,这些年给他提供了不少电子技术装备支持,不管怎么说,能自造了,取得了重大成功。现在表现的数据,使用巴西ERJ-145XR支线客机作为平台,技术性能非常好,有高中低三种频率,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自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75千米,对空中5平方米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为250千米,对水面有效探测距离280千米,可同时跟踪200个目标,因为国产,印度信心满怀地声称要采购12架之多。不少国内网友总在强调以色列的帮助,但这个方面恰恰就是印度的政治优势呀,正是为我国所不具备的,印度现在不但可以买,想买谁的就买谁的,也可以造,只有用了心,还是可以干点事的。
传说巴拉克。巴拉克是印以2006年订下的合同,现在发展到巴拉克-8,装备在印度驱逐舰上,具备了中近程防空能力,根本的目的,不在装备几套,而在于印度要借此实现国产化,观之这些年,有美国支持,以色列与印度军事合作的面越来越大,卖预警机和无人机,并承诺给印度无人机和电子技术提供技术帮助,可以说促进是蛮大的,再就是在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什么AAD什么大地,莫不有以色列的技术影子,可以这样讲,失去以色列支持,印度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一步也走不下去。然而现在,一切都在展开,印度的雄心勃勃,自然要在钱上吃点亏,不花大钱买不了技术,致于能买来多少,就看印度的造化了,不过也反映了印度国产装备的一种现实努力。
“阿帕奇”落地印度。说实话,魂舞大漠倒很不看好这件事,以前“阿帕奇”分别在日本和英国都架设了生产线,效果并不理想,日本大价钱购来的生产线,只生产了十多架便拉倒了,而在英国也就是50多架,这么低的数量,花大价钱引进生产线,没什么意思,那是碍难学到什么技术的,只能做为初级打了仔,为人做嫁衣裳,不过印度很是看好这件事,也不在掌握什么技术,要在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在2018年落地,随美国而舞,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很大也很坏,自恃有美国撑腰的印度,还会冒里冒失办不出坏事,有得必有失,“阿帕奇”落地印度第四大城市海德拉巴,铺下了摊子,媒体说,今后世界的“阿帕奇”就交由印度生产了,不是这样,与英日一样的,印度“阿帕奇”也走不了多远,会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况且生产的只是一个机壳子而已,学习当然能学一点,但得大于失,我们知道此前印度武装直升机,一直使用着俄罗斯的米-24及其改进型米-35,现在“阿帕奇”在印度落地生根,正会挤压俄罗斯的军火市场,再有就是印度前二年刚刚完成国产武装直升机LCH的实验,这次面对洋装备,恐怕命不久长要下马,对国造绝对是一个打击,美国也蛮鸡贼的,正是瞅准了而来的。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的,如英国合作“鹰”式高教机,引进法国技术生产“鲉鱼”级潜艇,引进韩国技术生产K-9榴弹炮等,基本都是成功的,利用良好的国际环境,印度亦步亦趋,在强调印度制造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干出不少事来的,对此绝不可低估,假以时日,必能实现自主技术升级,本来印度还是有一点家底的,八大国防公司巨头,39个军工厂,还有数百家私企为其国防工业提供支持,只要弄得好,干点事没问题,前提是不再好高鹜远,技术上不再盲从盲信别人,安身方能立命,静下来俯下身子方得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