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当今相声界谁的内心最为强大?
姜昆
姜昆是一个被连续网暴十几年的人,一个被拿着显微镜找茬的人,一个七十岁还被吐槽没新作品的人,面对这种局面,换成一个普通人,估计就两个结果,要不就是消沉,要不就是急眼,网络时代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梁左。
但是,姜昆十几年如一日,走自己的路,对无聊的网暴丝毫不在意,内心之强大让人叹为观止。
举几个例子说明:
一,被造谣“取缔小剧场”
早在2008年,姜昆就被一部分人造谣说他建议取缔小剧场,带节奏的人里有德云社的高峰和何云伟,他们的发文引起网络上不明真相的网友对姜昆掀起了一阵谩骂。
实际上,姜昆的文章很快就被记者找了出来,人家是建议是“不能因为小剧场偏俗就取缔,小剧场也是文化市场的补充”。
面对这样的真相,何云伟告诉记者,“姜昆建议取缔小剧场”的说法是师父告诉他的,而他师父的经纪人王海则这样解释:我们孩子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这显然有些偷换概念了,罔顾事实造谣生事带节奏也能叫“表达观点”?记者再问姜昆,他对此事不予评价。
二、被造谣“让孙越去养大象”
姜昆早年的搭档李文华去世后,随着孙越在德云社走红,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一种谣言:“李文华托孤姜昆,让他照顾孙越,结果姜昆让孙越去养大象”。
这个谣言传得挺猛,但实在是漏洞百出,时间、人物、事情经过啥的都对不上,连孙越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在各种节目中都辟谣过,在很多热心网友的帮助下,这个谣言目前基本已经平息。
对这个谣言,姜昆从头至尾都没搭理过,估计在他心中,搭理一句这种谣言都是对李文华先生的伤害。
三、《曲苑杂坛》停播是因为得罪姜昆?
汪文华得罪了姜昆,导致《曲苑杂坛》被停播?这是一个很容易鉴定智商的谣言。
首先,姜昆确实和《曲苑杂坛》有过争议,那是在2005年,姜昆认为《曲苑杂坛》片头曲“响声,小萍”的发音不好,不伦不类,建议央视改为正常发音“相声,小品”。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马季、刘兰芳等曲艺名家的支持。
其次,《曲苑杂坛》停播时间是在2011年,原因是收视率不好在央视内部各栏目评比中被“末位淘汰”,这和姜昆的建议间隔六年之久,这样也能联系在一起?
再次,在相声演员里,姜昆可能是被央视春晚“毙掉”节目最多的一位,先后有11次被春晚剧组给淘汰。
央视的级别可不低,更不归曲协管,姜昆连自己的相声能不能上春晚都决定不了,甚至还是被春晚毙掉作品最多的相声演员,你说他能一手遮天让《曲苑杂坛》停播?
对这个谣言,姜昆从未公开回应,估计他觉得这种低智商谣言也没必要回应吧。
四、姜昆全靠梁左力捧?
在二十年前,梁左的名字并不太被圈外人熟知,近些年来梁左突然在网络上被追捧,梁左当然是一位喜剧名家应该得到大力宣传,但有些人追捧梁左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想借梁左之名贬低姜昆,说“姜昆在相声界全靠梁左捧”。
实际上,姜昆在遇到梁左前就已经是大明星,十大笑星前列,和李文华一起合作了很多知名相声,还是央视春晚的策划和主持人,同时还担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
另外,姜昆和梁左一直是深度合作,梁左并不会说相声,所以他的剧本和小说都得由姜昆改成相声台词,而且像《电梯奇遇》和《特大新闻》的原始文稿还都是姜昆写出来再由梁左扩充的。
所以,姜昆和梁左是深度绑定的,他们俩的作品集就叫《姜昆梁左相声集》,不存在梁左捧红了姜昆一说,他们算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有趣的是,如果不是姜昆发掘了梁左,恐怕梁左始终只是一位小说作家,而不会成为著名喜剧作家,甚至于两人在合作后,梁左的一些小说还是姜昆帮忙引荐发表的,毕竟当时姜昆已经是国家级的说唱团团长和曲协副主席了。
五、网络上各种诽谤、曲解和恶意调侃
除了一些指名道姓混淆视听的造谣外,姜昆还经常被一些人拿着显微镜找茬。
姜昆曾经去日本和同行交流,还被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授予奖状,表彰他对两国文化交流的贡献。这样一个正常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居然就被一些自媒体拿来和张哲瀚并列,其用心之歹毒可见一斑。
姜昆曾在机场休息室被拍到和郭德纲“同框”,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被一些人拿来炒作说姜昆故意“无视”郭德纲,这种刻意找茬的行为让人很是无语。
姜昆曾在后台化妆间和徒弟陆鸣的女儿合影留念,一个公共场合的正常合影动作被一些人拿来各种谩骂和污蔑,用词还极其下作。
等等吧,反正只要姜昆在公共场合出现,不论做什么,总会有一些人大呼小叫找茬,然后伴随着各种谩骂、造谣和攻击。
对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网暴,姜昆的态度始终如一,懒得理你!而且十几年如一日,这内心可谓相当强大。
为什么姜昆会有如此强大的内心呢?一方面是个人的修养、阅历和年龄放在那呢,他的身份、成就、地位和贡献有目共睹,犯不上和宵小之辈一般见识。
另一方面姜昆在2008年曾对记者说过一句话,他说那些针对他的造谣纯属“以讹传讹,对号入座,炒作自己,拿我当假想敌”。由此可见姜昆对这些网络暴力的性质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不论怎么回应都只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得逞。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大概就是姜昆面对十几年网暴始终保持内心强大的真实写照。但笔者认为,有些时候,该反击还得反击,该动用法律的时候还真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