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师团,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日军师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1936年日本军部制订《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全面侵华,拟在1942年之前扩军到40个师团,“七七事变”爆发时日军的扩充刚刚开始,常设师团完成战争动员后有51万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大本营不断编组新的师团投入战场,到1937年底已有24个师团在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秋季,这个数字增加到51个师团,1943年达到70个师团,1944年底达到99个师团,而到了日本投降之前,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拼凑出来的师团总数达到168个师团,这是日本军队的数量峰值。
不过这是充满矛盾的军队状态,虽然日军在兵力上达到了最高纪录,兵员质量却严重下降,因为1937年开战时的现役士兵、预备役士兵、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按顺序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产生了200多万死鬼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伤残,因此到战争末期貌似兵力庞大,其实是个老弱病残的大杂烩,算不上日军最“鼎盛”的时期了。
日本电影《最长的一天》中,穷途末路的日本军部仍然不想投降,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叫嚣还有600多万军队,一定要和同盟国“决一死战”,那么这600多万人都在哪呢?还真别说,如果仅仅数人头的话,是可以凑够的,我们来扒一扒。
当时的日本军队已经膨胀到六个“总军”级单位,其中盘踞在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所辖的各方面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各直属军(第6军、第13军、第23军)共有26个师团,总兵力10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5.4%。
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1942年升格为总军)还有22个师团70万人,理论上驻扎在半岛地区、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部队也接受关东军指挥,上述地区部署了9个师团约26万人,整个北方战场共计31个师团约9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8.4%。
太平洋战场上的“南方军”1945年初拥有四个方面军44个师团,总兵力尚有75万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26%。在本土组建的第一总军和第二总军共62个师团,总兵力约250万人(含后面在冲绳被团灭的三个师团),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7%。另外,由日军大本营直辖的驻宝岛第10方面军还有5个师团,总兵力10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
上述总计五个总军168个师团约537万人(内含航空总军各师团),另外日本海军虽然能动弹的军舰不多了,但是海军人员仍有130万余众,全部加起来计算,日本陆海军的兵力规模在冲绳战役之前,确实达到了667万人的空前数字,比1937年扩大了整整十倍不止。
但是战斗力就不敢恭维了,比如关东军号称百万,却在150万苏军的进攻下八天就稀里哗啦宣布彻底投降了,被击毙了8万多人,完全是一个空架子,与1939年诺门坎战役期间的日军不可同日而语,那一战虽然苏军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代价。
按题目较真的话,笔者个人认为,如果把二战日军从兵力规模和兵员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的话,“最鼎盛”的时期应该在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此时鬼子拥有99个师团约300多万的陆军部队,并且还没有遭到美军的打击,所以也才有胆量挑起新的战争。
而战争末期新组建的师团,基本都是乌合之众,仅仅关注人数不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