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是否属于篡位?
首先,历史记载中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无能”,而赵匡胤驾崩之时,他的次子赵德芳也已经十七岁的,算不上是“年幼”宋太宗。而赵光义继位之后,虽然吞并了吴越、漳泉,消灭了北汉,让中原地区基本统一,但是他的统治时间内算不上是“大治”,反而因为多次大规模北伐,又遭遇惨败,可以说是败坏了太祖奠定的基业。
再来看赵光义算不算“篡位”: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详述过“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的来由以及真伪。就目前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来看,杜太后生前应该是真的留下过“金匮之盟”,并且得到了太祖赵匡胤的许诺。
但是,赵光义继位之后很可能将“三传”改成了“两传”,也就是把约定中的传位方式(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篡改了,以达到皇位在自己一家传承的目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光义之子)。
“斧声烛影”一事本来就出自笔记体的野史,而且是孤证,可信度很低,但是这曲折离奇的宫闱秘事向来很受欢迎,再加上平时精力充沛的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又直接或间接害死了赵廷美、赵德昭以及赵德芳,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赵匡胤也是赵光义害死的。其实这种推论是很草率的,赵廷美叔侄三人之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赵光义想把皇位紧紧握在自己“一家人”手中,因为他们三人之死去推论赵光义弑兄,有点本末倒置了。
宋太宗真的自幼喜欢赵恒吗?
宋真宗赵恒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虽然开创了咸平之治,但到了晚年沉迷封禅,使得社会矛盾逐渐加深。还有檀渊之盟这起历史事件,后世对它的争议就更大了。檀渊之盟看似换来了一个和平局面,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还有隐患,其实宋真宗在这件事上可以处理得更好。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有关宋真宗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就不要错过啦。
1、宋太宗真的自幼喜欢赵恒吗
宋太宗的两个儿子在交谈时,说道:“父皇自幼喜欢三弟”。《大宋宫词》中,这一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吐槽,那这里咱们不多讨论,主要说说这段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宋真宗是宋太宗的第三子,既非嫡子,也非长子,才能更是平常,可是皇位却由他继承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宋真宗初名赵德昌,后来改为赵元休、赵元侃、赵恒。宋真宗的生母是元德皇后李氏,她为宋太宗生下五子二女,不过只有长子赵元佐、三子宋真宗长大成人。李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只不过是个陇西郡夫人,直到宋真宗即位,才被追封为皇后的。由此可见,宋真宗在兄弟中并不占优势,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
排在宋真宗前面的有两个人,他们在皇位之争中占据着主动,一个是大哥赵元佐,另一个是二哥赵元僖。赵元佐出生于965年,比宋真宗大三岁,年少时就很聪明,而且长得很像宋太宗,因此深得太宗的喜爱。赵元佐在13岁那年,宋太宗特意让他在契丹使者面前射箭,“一发而中”,博得人们的称赞。
由此可见,宋太宗最初是有意培养赵元佐成为接班人的,可是赵元佐却疯了。宋太宗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先后害死了侄子赵德昭,又陷害弟弟赵廷美,这引起了赵元佐的不满。原来赵元佐与叔叔赵廷美关系很好,“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赵廷美死后,赵元佐就疯了,经常用刀伤人,还放火烧皇宫。
2、赵恒如何当上太子
之后,赵光义有意培养老二赵元僖,“以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改今名,进封许王,加中书令”。当时,赵匡胤在位时,赵光义就担任着开封尹的职务,以亲王的身份担任此职,按照惯例就是准皇位接班人。赵元僖做了五年的开封尹,还算合格,颇得宋太宗的认可。可是992年,赵元僖突然死亡,年仅27岁。
最初赵光义非常伤心,“上哭之恸,废朝五日,赠皇太子”,“悲泣达旦不寐,作《思亡子诗》示近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发现赵元僖之死是有问题的,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了不少秘密,顿时勃然大怒。之后,宋太宗做出决定,收回赵元僖皇太子的封号,“诏停册礼,以一品卤簿葬”。
长子赵元佐疯了,次子赵元僖死了,赵光义这才将目光落在第三子赵恒的身上,但他非常矛盾,因为三子的才能很平庸,因此宋太宗一直犹豫不决。直到赵元僖死后两年,宋太宗召见寇准,才下定决心。于是在994年,27岁的皇三子赵恒“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成为北宋的准太子。
一年后,赵恒正式被立为皇太子。997年,宋太宗病死,宋真宗即位,开启了他长达25年的统治。应该说宋真宗能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比较幸运,大哥疯了,二哥死了,其他兄弟年纪尚幼,只有他比较合适。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宋真宗这个皇帝当得并不合格,北宋在他统治期间没有实现强盛,反而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