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具体是什么,什么人是居士,为什么要持五戒?
在家男女信众,皈依过佛,法,僧三宝,受持三皈五皈,修十善业,通常被称为居士五戒十善具体是什么。没有皈依过的,只能称为大德,居士不是随便称呼的。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传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巳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出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佛教对在家佛弟子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閦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弟子,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个名副其实的居士,应该是菩萨道的实行者,为度众生,可以不惜生命,自求解脱,也必助人解脱,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末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戒是禁止的意思,就是损害对方的事,不许去作。不造恶因,也没有苦果。这是利人利己。
一,不杀生,凡是动物,皆有生命,若被杀害,皆有恐怖,皆有痛苦,应该发同情心,所以要戒。离杀生,行救生业。
二,不偷盗,明抢暗窃,固然是盗,就是对方未曾许可,自动检取,也称作盗。使他损失,又伤自己的廉洁,所以要戒。离偷盗,行布施业。
三,不邪婬,正式夫妇同居以外,男女须要严分界限。邪的形为,最是无耻,又能扰乱社会,破坏风化,所以要戒。离邪行,梵行。
四,不妄语,有的说无,无的说有,皆是欺骗他人。正直人要说真实话,所以要戒。离妄语,说诚实语。离两舌,说和净语。离恶口,说爱软语。离绮语,说质直语。
五,不饮酒,这件事好像不与对方相干。但是醉了以后,心性就会迷乱,便要妄作非为,所以要戒。离贪欲,不净观,离瞋恚,慈悲观,离邪见,因缘观。
五戒法者,为八关斋戒,优婆塞菩萨戒及沙弥,比丘,瑜伽,梵纲一切戒法之根本。依之渐次修学,三聚悉持,清净无犯,乃得园满成就尸羅波羅蜜。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故五戒亦为三无漏学之根本。而性,相,禅,净,显,密诸宗,一切佛法,无不须修戒定慧。故五戒实为修学一切佛法之根本。所以五戒法相经,以淨饭王为当机,请佛为说五戒法相,五戒法是一切佛法根本,诸佛之父,依之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尊遗教,咐嘱,以戒为师,视戒为佛者。
五戒法,为人道伦常之规范,凡於五戒无论信受与否,其持犯顺违,关系个人人品,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国家治乱者,至重且要。
持了五戒的人,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烦恼与凶险,至少不再有因了主动的杀,盗,邪淫,妄语,酗酒而来的祸害。又据经中说,每持一戒,即有五位善神,随身保护,若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随身保护,能使出入起居,皆得逢凶化吉。
佛法不唯能够使人得到永久的安乐,也能予人以现世的安乐,受持五戒,便是求取这种安乐之宝的敲门砖。人间佛教的理想社会一一轮王政治,以十善为其准则,五戒若能普遍推行,儒家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即在眼前了。
佛说十善十恶分别是什么?
十善是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
十恶是杀、盗、淫、贪、嗔、痴、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扩展资料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罗卫国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目的即在于追寻和实践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进入涅槃的境界。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大论云。秦言知者。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中国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