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2022-06-26 20:04:1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西京”一词原为中国古代京都城市的名称伪楚。历史上汉代建都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迁都于洛阳,因其地理位置,长安在西;称西京,称洛阳为东京。有文选著录《张衡西京赋》佐证。后来即以西京作为西汉王朝的代称

“西京”一词原为中国古代京都城市的名称伪楚。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历史上汉代建都长安(今西安),东汉时期迁都于洛阳,因其地理位置,长安在西;称西京,称洛阳为东京。有文选著录《张衡西京赋》佐证。后来即以西京作为西汉王朝的代称。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至唐代,又建都于长安。据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天宝二年称西京,至德二载叫中京,上元二年复称西京。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西京既是汉唐时代我国对外贸易、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壮举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四海商贸,宾客云集的汉文化都会中心。

在古代历史上国都以外别设陪都,以于京都以西,有“西京”之称的地名还有,如:唐代(至德二年~上元二年)的凤翔(今属陕西宝鸡域),据旧唐书《地理志》之一载。五代后唐的太原,据五代史《唐庄宗纪》之四载。五代晋汉周的洛阳,据五代史《晋高祖纪》之三载。宋代的洛阳,据宋史《地理志》之一载。辽代的大同,据辽史《地理志》之五载。金代的大同,据金史《地理志》上、中册所载等。

总之,历代封建帝王建功立业及改朝换代的革制都城~“西京”的名称从汉代沿至到金代未改。

南明为何未能成为第二个南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北方的中原王朝一旦面临外敌入侵,通常会向南方战略逃跑,只要跨过了长江,往往就能延续百年国运,比如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靖康之后的南宋。但是这个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场景,到了南明身上就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相比南宋或东晋朝廷,南明应该说还有两个重要的内部优势,但势能没有完全释放宋朝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完全南移到江南。南明割据江南富庶之地,财源完全是不成问题。有钱了,就能招兵买马,就能支撑战争,可南明就如同一个败家子,手里有牌也没打好。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南宋就很会利用对金国的经济优势。整个宋朝都有一个传统,与西夏、辽国等少数民族签订合约时,都会加一条“开放边境贸易”。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游牧民族靠打猎为生,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许多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都需要依赖与汉人的交易。而汉人除了需要马匹、貂裘之类的产品,对游牧民族的依赖性很小。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南宋对金国的边境互市,就如同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交易中的“剪刀差”。这种“一边倒”的交易方式长期进行下去,对金国的经济可以造成很大伤害,让其在组织大规模南下战争时“后劲不足”。

伪楚,历史上的“西京”指的是哪里?

南明在刚刚建立时,就有一个十分成熟的都城——南京,里面不管是制度还是机构,都能随时运行,但前提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要有绝对的合法性,也就是大家都认可。

但是南明的弘光政权成立时,合法性受到很大质疑,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君、臣、民之间离心离德。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一直延续到了南明。弘光政权的老大是小福王,也就是老福王的儿子,而福王曾经与东林党是老对头。

东林党面对“小福王”,心里不服,也不愿意受其领导,就到处散布假消息,编造不利于领导的言论。这帮知识分子掌握着社会舆论,这时候他们的言论可以直接动摇民心和军心。

一般都内部矛盾,都可以用外部矛盾来转移。南明的内部斗争掩盖了所有的外敌入侵,激烈到没有是非黑白,只有你死我活。

南明朝廷头目也是走马观花,短短十余年,先后出现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缺少战略定力,一会儿向东,一会朝西。

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组织和领导,再多的钱财和士兵也是一盘没有战斗力散沙,一击即溃。南明的军队不少,将领各自为战,还大多是一群不受约束的乌合之众。

反观南宋,赵构的兄弟和父亲都被抓到北方,他是唯一能继位的合法皇帝,受到文臣武将一致拥戴,何况他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东晋的司马睿,在建立东晋前也是有实力的琅邪王,并在南方已经耕耘多年,有一大批追随者,等到西晋灭亡后,他成了唯一有实力和法理的继位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王朝的兴与衰是所有局部因素叠加之后影响系统而结出的果。南明内部的不团结,消耗了自己的实力,也给了外部敌人可乘之机。

南方朝廷的外部敌人已经今非昔比,大清与大金虽同为女真族,但此时的大清非南宋时的大金可以比拟。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大清实行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战斗力可谓所向披靡。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骑兵队对南方军队有天然的机动性优势,并且战争成本小。这种部队碰上了组织涣散的南明部队,完全可以快刀斩乱麻。

南宋面对的金国军队,战斗力也很强,不过金国内部不如大清稳定。大清在打天下阶段,除了在皇帝去世的时候朝堂会不和谐,但对南明等外部势力的态度上还是一致的。

金国在立国时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比如完颜阿骨打去世后继位的是完颜吴乞买,这套制度会造成很大的内部矛盾。金国的贵族,许多都有理论上继位的可能,然后心思就不会完全放在战场了,也会时不时的分心关注龙椅,关心自己能不能上位。海陵王就曾通过非正常手段上位,然后大肆清理金国反对他的贵族,给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给了南宋踹息的机会。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金国内部始终都有两种不同声音,而大清在多尔衮的强势领导下,虽有少许“主和”或“分治”的杂音,但主流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统一全天下。

金国入主中原之后,贵族迅速堕落,开始贪图享乐,很快就丧失了昔日的进取心。在治理上方式上,金国也没有很快适应中原文明,这就导致其在中原地区总是面对汉人叛乱。一旦南宋方面出现北伐行动,黄淮流域的汉人就会迅速响应。

大清就吸取了大金的经验,还未入关就主动开始汉化,并吸收汉人官僚加入朝廷。大清的制度,比起南明,更有包容性,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纷纷愿意前往。

等到入关时,大清已是一个汉化比较深的政权,采取一些列的措施,比如承认明朝功名,奉大明为正统,拉拢汉人知识分子,扩大政权的组织基础。

这些被大清吸收的汉人官僚,比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又为大清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南明内部,皇帝有名无实,可谓群龙无首;面对强大的清军,如同以卵击石。不管是内部组织,还是外部因素,南明都不能成为第二个南宋。

TAGS: 西京  洛阳  长安  张衡  京都  著录  王朝  代称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