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靖,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十万北伐军之所以能打败七十万北洋军,是因为北伐军的真实数目并不止十万人,而北洋军虽然确实有七十万人,但是北洋军却一点都不团结朱克靖。因此,真实的北伐战争,其过程是反反复复的,并非是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式的,一边倒式的战争。
先讲一下北伐战争之前的背景。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的内部分成了左、右两派。后来有一些人意识到了内斗是很愚蠢的,毕竟北洋军阀这个大敌都还未除,革命党自己却内斗,这不是在做亲着痛仇者快的事情么?
于是,最后大家坐下来开会,达成了一个正确的共识:咱们先北伐,先打倒了北洋军阀之后再说。
与之同时,北洋军阀方面也是内讧不断,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打,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首先是吴佩孚,他是最二的。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被冯玉祥给坑了,其部的十几万精锐全部被消灭。因此吴佩孚在湖北东山再起后,便号召北洋系联合剿冯。他的这一号召,立马得到了张作霖和阎锡山的响应。
为什么张作霖和阎锡山要响应呢?当时的张作霖和阎锡山,也比吴佩孚好不到哪去。张作霖在打败吴佩孚后,他与和冯玉祥也有矛盾。当时的情况是张作霖实力略强,冯玉祥的实力稍弱。冯玉祥为了扳倒张作霖,便再次暗中下黑手,拉拢了直系的孙传芳,让他在南方起兵驱逐张作霖的势力。
孙传芳在得到冯玉祥的暗示之后,暗中联合陈调元,二人在江南大败张作霖的奉军,并全歼奉系三个主力师,成功的控制了江浙皖赣闽五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但是其实都是临时扩充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孙传芳只是名义上的五省总司令,其实这五个省,都各自的省督军。
因为被孙传芳这么一干,张作霖在南方吃了大亏。于是,奉系的势力迅速向北回缩,退到了河北一带。岂不料,冯玉祥还有坑张作霖的第二套方案。他在鼓动孙传芳倒奉的同时,还同时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反奉。
到了1925年的年底,郭松龄和冯玉祥开始的合伙的坑张作霖。
郭松龄带兵出关,直取奉天。而冯玉祥则乘机挥师向东,直取河北和平津,把自己的战线推进到了山海关一线。
此时的张作霖,惨不忍睹,他当时连下野的打算都有了。后来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才平定了郭松龄叛乱。但经此一战,奉军的精锐也内耗的差不多了。
张作霖受次大辱,他怎么可能不找冯玉祥报仇雪恨呢?!至于阎锡山,他之所以也要反对冯玉祥,是因为张作霖退出关外后,冯玉祥的势力控制了陕西、绥远、河北、河南等几省。只要看地图就明白了,冯玉祥已经将山西省给团团围住。为了自保,阎锡山便选择了与张作霖和吴佩孚合作,三家一起联合打倒冯玉祥。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国民军不敌北洋军和晋系联军的夹攻,被迫放弃了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这一下,北方开始了四个月的大混战。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北伐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之前,当时的北洋军其实也很惨。
吴佩孚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是起码有一半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力;
孙传芳虽然也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有一半以上也都是新兵,难堪大用;
张作霖虽然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张作霖被冯玉祥和郭松龄坑的太惨了,最能打的奉系精锐部队,在奉系内战中,都给耗的差不多了。
并且最最关键的是:北伐军誓师时,当时冯玉祥才是众矢之的,吴佩孚和张作霖都在合伙揍冯玉祥。尤其是吴佩孚这个死脑筋,他就是认准了打冯玉祥,蔑视的认为广东北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湖南省的防御不做任何有效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北伐军第一站要先攻吴佩孚的原因)
到了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北伐军正式北上时,吴佩孚的精锐主力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后院起火了他还不知道。
于是,北伐军也就只用了两个月,就直接拿下了只有北洋军乌合之众把守的湖南省,兵峰直指湖北!
需要注意的是,北伐军誓师时,虽然只有十万人,但是拿下湖南后,北伐军就地吸收投降的北洋军,再加上北伐军的扩充。当时的北伐军兵力,实际上已经不止十万人了。
而吴佩孚由于失策,先丢了湖南,后来又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时,损失惨重。到了他返回湖北与北伐军交战时,他手上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这也就是说:吴佩孚与北伐军在湖北决战时,他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
并且,吴佩孚与北伐军干仗时,张作霖和孙传芳都不去救他!他们两人都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再去摘桃子,所以他都不去支援吴佩孚,对湖北的战局采取观望态度。
这个时候的吴佩孚,他是以湖北一省的兵力单挑拥有了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北伐军,他要不输都见了鬼了!
后来,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将湖北省会武昌团团包围。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便率领余部逃到了河南。准备找河南督军靳云鹗借兵反扑。结果同为直系的靳云鹗拒不出兵,他反而直接派人缴了吴佩孚部队的械,逼走了吴佩孚。
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吴佩孚根本就无力反攻湖北。所以吴佩孚这一系,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人不团结,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吴佩孚被消灭后,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他跟吴佩孚一样,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大万,坐拥东南五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前面也提过,孙传芳统治的五个省,每省各有督军。虽然名义上听他指挥,然而各省的督军在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比如,福建和浙江两省,就非常反感孙传芳的统治,一直都有自治倾向。当北伐军一路东进之时,两省的本土军队望风迎降,直接就向北伐军倒戈了。浙江的本土派,浙江自治运动领袖夏超,甚至直接举兵谋反,接应北伐军进入浙江。于是,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孙传芳军,就这么直接崩溃了。
孙传芳见闽浙两省完蛋了,便把自己的主力压在江西,准备在北伐军进逼南昌的时,与北伐军展开决战。结果仗还没开打,孙传芳的长江海军就开始与北伐军秘密媾和,战场倒戈了。
后来,孙传芳精心准备的南昌决战,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大败收场。而这一大败后,孙传芳在江南地区也就完全站不住了!当时他手上虽然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机动部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六个省,现在的实力对比是:北伐军以六个省的优势,削他区区两个省,北伐军把他吊起来打都可以。
其实说老实话,如果北洋军阀当时能够联合起来,他们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手握二十几万大军,还不是被他们给群殴了。然而搞笑的是,北伐军北伐时,他们却是不管谁挨北伐军的打,其它两派就是不去救,坐视盟友被北伐军消灭。等到北伐军逐一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已经坐拥八省之地!下辖的武装编制多达二十几个军,兵力高达三十万之众。区区北洋系,已经不在话下了。
所以说,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打垮。主要是他们不团结,被北伐军分而击破。并且,他们的实力被严重夸大了。这两人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其实精锐不多。而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可小觑。当北伐军陆续拿下吴孙两人的地盘后,自己的实力也在随之加强。最后,双方的实力差距发生了倒转。
强者变成了北伐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北洋军反倒变成了弱者。
之后,北伐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也就是著名的宁汉分裂。张作霖的奉系乘机南下,武装支援孙传芳。当孙传芳有了张作霖的支持后,北洋军和北伐军的实力再次被拉平。
不过这个时候,天平再次向北伐军倾斜。两股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再次压过了北洋军。什么力量呢?就是冯玉祥和阎锡山这对冤家。
冯玉祥被北洋联军打垮后,直接就去了苏联找援助。等到北伐军誓师后,他就从苏联立马赶回了西北老家,并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整顿军队,改组军队,于1926年9月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
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凭空又增加了二十万兵力!
在冯玉祥宣布加入北伐军后,阎锡山也宣布加入国民国民军,山西全省响应北伐。十万晋系盖头换脸,也高举了青天白日旗。
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是以蒋介石和李宗仁为首的两广北伐军,和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北伐国民革命军,四派人马一起围殴张作霖和孙传芳!
这四派人打张作霖,不是吊着打么?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对抗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虽然北伐军在早期面对吴佩孚和孙传芳时,兵力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北伐军一边打,一遍慢慢补强,兵力是随着战争增加的。而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兵力是越打越少,最后全部被北伐军消灭。
最后等到张作霖登场时,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完全压倒张作霖了。于是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兵力完全吊打张作霖。奉系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败退回东北,根本不堪一击。
另外,北伐军相比于北洋军,还有两个很大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是装备和信仰!
北伐军的的装备水平,整体上比北洋军好太多了。按照当时苏联顾问的统计:北伐军约十万人,装备有九百多支机关枪;北洋军高达七十万,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
北伐军是拧成一股绳,而北洋军却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一个拳头,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手指头戳人戳不疼,但一拳头过去立马能把手指头打骨折。
而信仰优势,这个是北伐军独有的,北洋军完全没有。
当北伐军在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的在新占领的省份宣传革命,扩充实力,可谓是越打越强。而北洋军阀仍然是清朝时期的那种老套路,先用巨资砸出一支军队,然后就没有任何的预备兵员了。军队一旦打没了就没了,没有二次武装的能力。
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一次性军队……
而北伐军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军队损失了随时刻可以补。新扩编的部队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鼓动,兵源没有问题,素质方面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进军队,才是近代化军队。
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打旧时代的军队,这要是打不赢,都是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