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是从哪里走到哪里,走西口指的是中国哪地方?
走西口指的是中国山西省诸长城关口走西口是从哪里走到哪里。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但是,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的确切所指其实并不相同,概乎言之,“西口”实际上也泛指秦晋各地至内蒙的各个通道隘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电视剧走西口。走西口是啥意思啊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现呼和浩特市)、库伦和多伦(内蒙古)、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蒙古国及俄罗斯境内)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从16世纪末开始,历经明清两朝四百多年,中原地区通往内蒙古、外蒙的主要关口杀虎口,是山西人外出务工经商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80%的人口是汉族,其中大部分是走西口的后代。山西历史上农业比较发达,如果常年没有战争,可以养活大量人口。正因为如此,人口逐渐增加,一遇到荒年,人口就过剩了,只好另寻出路”走西口”。
1。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从16世纪末开始,历经明清两朝四百多年,中原地区通往内蒙古、外蒙的主要关口杀虎口,是山西人外出务工经商的必经之路。
2。椐我所知,走西口,是走西口外的简称,也说走口外。口外,说的是绥远地区。西口外,说的是绥远西部即包括后套在内的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
走西口和走口外二者微有区别,前者有具体明确的去处,后者则泛指整个绥远。在当年,走口外也叫上口外、出口外,山西晋西北、晋北、雁北和陕北各县的人都持此说,口径较为统一,而走西口的说法最初只流传在晋陕蒙交界的地方,且既说走西口,也说走口外。据调查,走西口的说法源自山西河曲、陕西府谷。
。
《走西口》的西口是指哪里?
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明清时期在河北山西陕西北部设置了关口,关口以北的地方就叫口外。山西的商人要到口外去做生意,就得出关口,后来就叫走西口了。走西口后来就成了一个泛指,山西,陕西河北的商人去口外做生意,都叫走西口。
西口是指通往北部的山西右玉县杀虎口
见下面这篇文章:
走西口的晋商
一曲山西民歌《走西口》唱出了当年晋商的艰辛与悲凉,但它没有唱出来的是晋商的成功和辉煌。
晋商的走西口是从明代开中制的实施开始的。众多的山西人把粮食等物资运往边关换取盐引是走西口的主要内容。
明代中期之后,开中制变成了折色制,盐商分为边商与内商,许多山西盐商从边商转向内商,向扬州迁移,盐场也不仅有河东盐,还有长芦盐、江淮盐。就山西而言,盐业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了。晋商从盐业转向多种经营。走西口是在北部边境从事多种商品的贸易活动,并开发这些地区。
时代与北部边境蒙古人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明朝与蒙古人有对立的一面,蒙古人不时侵犯明朝边境地区,明代要抗击,明英宗带兵出征蒙古被俘的土木堡事变,正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与明朝又有贸易的内在需求。蒙古人经济落后,需要各种生活用品,明人也需要蒙古人的马、牛、羊及皮毛,双方之间商机巨大。
明穆宗时(公元1567-1572年),蒙古族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约,在边境互立互市,这拉开了明朝与蒙古正常贸易的序幕,也开始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辉煌。
西口是指通往北部的山西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山西人的经商地区包括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区、关东地区。
在明代时,有政府开办的马市。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到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已开马市十三处,仅万历十一年(1583年),交易马匹达4。5万匹。开放官市的同时,民市也得到迅速发展。山西人用缎、绸、布、绢、棉花、针线、米、盐、糖、果等交换蒙古人的马、牛、羊、骡、驴、羊皮、皮袄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锡极受蒙古人欢迎,成为重要商品。
互市获利甚丰,吸引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这种贸易在清代之后仍非常繁荣。在这一过程中,晋商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包括粮食、棉布、棉花、丝绸、菜、绒货、颜料、煤炭、铁货、木材、烟草、马尾、人参、油、纸张、干果、杂货、铜、锡等,同时也发展起作为经纪人的牙行。
晋商商业活动范围之广,为其他商帮所不及。
走西口的结果之一是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这些地区与内地经济一体化。这些地区人口剧增,形成商业中心。“先后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曹家,后有朝阳”。这些说法都表明晋商对这些地区开发的推动作用。
在走西口的过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晋大户,除了以前说到的蒲州王崇古、张四维家族外,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乔家、渠家、曹家等富商都是走西口而富的。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和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的大盛魁一直繁荣到清末。在关东贸易中成长起来的以范家为代表的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皇商。
在走西口中富起来的山西人无计其数,山西成为明代中国之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