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琼,张琼是被赵光义、贾琰害死了吗?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为人宽厚,鲜有用严厉手段对付大臣的举动,并且几乎没有杀过一个功臣。但令人不解的是,仅仅因为一句荒唐金琼、拙劣的谗言,宋太祖竟然对救命恩人张琼痛下杀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张琼被谗杀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不能为外人明言的秘密?
张琼是大名馆陶人,祖上数代都在魏博军镇做牙兵,均以骁悍、善打硬仗著称(从中唐到五代,魏博牙兵的战斗力极强,远超其他藩镇),而张琼自然也继承了这种良好“家风”。据正史记载,张琼“少有勇力,善射”(见《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很早便追随赵匡胤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是后者手下最能打、最忠诚的将领之一。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赵匡胤作为前锋大将,奉命攻取寿春。某日,赵匡胤见战局不利,便亲自站在城下督战。守将刘仁瞻见状,便命士兵使用车弩御敌,射出的箭矢跟椽子那般大。张琼见情势危急,便用身体死死地护住赵匡胤,结果被车弩射中大腿,昏死后良久才复苏。赵匡胤死里逃生后,对张琼感激不尽。
4年后(960年),赵匡胤逼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由此建立起宋朝。赵匡胤称帝后,提拔张琼做禁军首领,不久又晋升他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等到皇弟赵光义调任大内都部署、行开封府尹后,宋太祖便任命张琼接任殿前都虞候,并宣称“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引文同上),由此可见对他的器重。
张琼是行伍出身,性格刚强、嫉恶如仇,自持与皇帝有着过命的交情,所以便不把石汉卿、史珪等佞臣放在眼里,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他们,把二人称之为“巫婆”。石汉卿、史珪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便将张琼恨入骨髓,必欲除之而后快。张琼在得罪石汉卿、史珪的同时,还数次在皇帝面前告发赵光义的阴事,由此也惹恼了赵光义。
为了除掉共同的敌人,石汉卿、史珪与赵光义合作,四下收罗张琼的“罪行”,最终以张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引文同上)的罪名,请求宋太祖对他进行严惩。被奸臣蒙蔽的宋太祖闻讯大怒,于是下令在朝堂上审讯张琼,在后者拒绝认罪的情况下,竟指使石汉卿用铁挝将他打得半死,随后又将他关进大牢严刑拷打。
张琼因为熬刑不过,便“招认”了全部的罪名,随即被赐死于汴梁城西的井亭,时在乾德元年(965年)。事后,宋太祖命人查抄张琼的家产,结果却发现他的家中并没有多余的财产,而且奴仆也仅有3个人而已。宋太祖发觉自己上当后,便将石汉卿等人召来一顿臭骂,但却已是后悔不及。
从正史记载来看,宋太祖是受了石汉卿等人的蒙蔽,所以才错杀张琼,但这种说法大有问题。因为,宋太祖跟张琼相知多年,很了解他的脾气秉性,相信他不会做出石汉卿等人罗列的“罪行”。更何况,就算是张琼的确有错,宋太祖念及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断不会将他处死,以免让自己留下“忘恩负义”的污名。
如此一来,张琼之死必然另有隐情,而解开真相的关键点,就在于《宋史》中极隐晦地提及的一句话“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那么,张琼究竟说过赵光义哪些“坏话”?为什么他要“诬陷”皇弟?正史当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不过,在宋朝名僧文莹所著的《玉壶清话》中,倒是给出详细的答案,或许可以解开张琼之死的真相。
据该书记载,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期间,曾在暗中拉拢天下豪杰和满朝权贵,并招纳亡命之徒做心腹,意图令人生疑。不仅如此,赵光义还放纵属吏、奴仆多行不法,影响极为恶劣。张琼接任殿前都虞候后,暗中查明赵光义的阴事,便巨细无遗地密报给宋太祖,要求他小心提防赵光义的一举一动。
张琼出于忠心告发赵光义,却不想犯下“疏不间亲”的大忌,彻底惹恼看重手足之情的宋太祖,由此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宋太祖凭借石汉卿等人捏造的罪状处死张琼,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就算没有奸臣的诬陷,他也会找借口处死张琼。只可惜宋太祖把赵光义当兄弟,赵光义却不把他当哥哥,11年后便暗害兄长,并夺了皇位,实在是令人无语。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玉壶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