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高校如何平衡鼓励创业与教育?
首先高校创业,我不认为高校有义务“鼓励创业”。
创业这种事,能不能成功,或者大学生有没有主观意愿去创业,离不开具体的现实条件,比如资金、市场、人脉、管理……等等,它不是赶鸭子上架,空口鼓励就能够促成的。近几年高校所谓“鼓励创业”,是在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压力下的权宜之计,个人认为,这是教育领域的“怪象”,是我国高等教育跟社会需求脱节的恶果,并不算什么优良的教育方针。
再者,我认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也不应该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硬指标”。因为这种衡量标准很粗暴,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早晚都会“就业”,能够赶在毕业的当年“签下劳动合同”能证明什么呢?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究竟能达到什么高度,在毕业的头一年也很难看出来。
第三,“鼓励创业”更应该由国家机构来发起,而非下派给高校的任务。高校应该将各种资源集中投向教育本身,做课题、搞科研,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普及进步观念、学科知识库与国际接轨、同步更新等等这些,才是高校最应该关注的。
高校附近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如果是决定在高校旁边创业,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首先要了解一下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半封闭式的管理还是开放式管理,了解学生的流动时间和大概流量。
2.所售产品要有特色,不管是餐饮还是服装还是图书教材,要和校园里比起来有优势。
3.建立关系,对于经常光顾的学生可以举办一些抽奖优惠的活动,发动周围学生资源,形成推荐介绍引流的效果。
4.有条件的可以送货上门,方便学生购物。
5.可以选一些有创业想法想体验挣钱自食其力的学生,给她们提供货源,在校园内利用闲暇课余时间零成本创业。
以上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大学市场有什么好一点的商机?
目前国内的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都有一两万的学生,如果在大学集中的大学城有三四家大学的话就会形成一个比较活跃且消费能力极强的商圈。
想要在大学校园创业,首先你得了解大学生的一些消费特点:
消费能力
现在一个普通家庭大学生的生活费在1000-2000元左右,一个拥有2万人规模的大学校园一个月的消费能力就在2000万-4000万之间。而且这种消费比较固定,除去开学前新生入学的一个月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其他月份都很平稳。
消费类别
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区域和朋友圈还是相对比较单一的,数据研究表明:大学生消费中日常饮食占到了生活费的50%,用于服装、化妆的开支占到13%,娱乐消费占到25%,通讯网费占到10%,学习用品类消费占到2%。
追求快节奏、便捷性购物
快餐、自助餐、淘宝网购、外卖等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在学生的主流。以前上大学时还没有美团、饿了么这类的外卖平台,依旧凭借着无处不在的外卖小卡片进行电话点餐。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追求时尚和新潮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了解到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后,下面几个项目可能是比较适合你的商机:
一、快递、快餐代取、代送点。
这个就不需要过多介绍了,连农村的老大娘都懂得网上购物了。二、二手市场
无论是二手书、二手自行车,还是一些实用性高且比较耐用的学生用品,在大学校园里永远都是有很强的需求的。
大学时有个学长就专门倒腾二手自行车,大四学生毕业时他三五十块钱一辆收自行车,等到大一新生报到时,以100-200之间的价格出售,利润率达到300%-400%。
二手书同样是暴利的行业,你卖的时候几毛钱一斤论斤称,买的时候一本三五块钱,利润率更是高达500%-1000%。
三、各种校园代理
网卡、流量卡代理;
健身房招新;
考研辅导班招新等等,只要你有一定的沟通技巧,有人格魅力组建自己的团队,校园里真的是处处是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