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创业,以后的文化创业方向会怎样?
很高兴能在这个问题上
大家都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学习
文化类创业的方向
肯定是在目前这种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赶上飞速发展的手机终端类的电子产品
只有把传统文化
和
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才可以更快滴占领市场份额
目前不论是什么项目
都是占手机者得天下
图书文化创新创业,餐饮,房产,旅游,汽车,
甚至于教育端
所以我们想做文化产业必须紧紧的
抓住与手机终端完美匹配的这个大发展方向
个人认为
国学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大发展趋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团体都非常重视
我们的国学教育。
如何把过去大家感觉比较繁琐
甚至有人感觉不时兴的老祖宗的文化底蕴
跟现在迅捷的快餐式的传播方式完美的结合起来
让大家
在快乐中学习国学,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人人争当国学文化传播使者。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关于这个问相对于正襟危坐的说教倒不如举例子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来的更加生动、更鲜活。
去年有幸拜读过黄昱宁老师解读的《莎士比亚》,关于文化创新,这本书给着实我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丘吉尔不是说过一句话吗?英国,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他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可莎士比亚不懂拉丁文,也没出过国,他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大知识含量的作品呢?
那个时代的剧院,可不是今天的国家大剧院。观众可不是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台上充满了各种荤段子,各种没节操。台下观众喝酒的、吃东西的、乌烟瘴气,还动不动就打架斗殴。
我小时候在小地方就见过这样的剧团,只有一个大概的情节,唱词、唱腔、台上互动,都是现编。一出戏,演半个小时也行,演两个小时也行,大量的即兴创作。
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一样,它是在剧场里反复锤炼,和观众充分互动,由无数人参与,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创作出来的,一部戏剧,每演一场,可能都不一样。这不正是文化创新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吗?
举个中国的例子你就理解了。梅兰芳先生当年创作一出京戏,也是这样。他自己是戏班子的老板,也是演员,每搞一出戏,都是召集一大帮人研究,研究透了,委托一名编剧把它写下来,比如齐如山先生。
没有莎士比亚在剧场演出过程中的反复锤炼,没有莎士比亚身边一大堆人不断地往里面添砖加瓦,是不会产生现代英语那么丰富的表达能力的。学术界公认,莎士比亚的作品为英语至少提供了1500~2000个左右的单词。
请注意,这个过程,不是像其他作家那样,先有一种语言,然后才能创作作品。划时代的文化创造,往往是像莎士比亚这样,先有他的创作,然后才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种语言才因为它变得有表达能力。像普希金对于俄语,其实也是一样的地位。
从这本书里,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文化创新的一个规律。在大转型时代,真正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创新,往往不是上层知识分子的手笔,恰恰会来自世俗社会。为什么?因为文化从上往下兼容,很困难。而从下往上兼容,倒是相对容易。
在大转型时代,真正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创新,往往不是写出来的,创作出来的,恰恰是来自那种最鲜活,最生动的民间文化活动。为什么?因为一人之力,启动不了那么大的转型。在小步快跑,众人拾柴的演化中,新的文化物种才能涌现。这不正是文化创新的规律吗?
大家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