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创业,香港人,生活压力有多大?
摘要普通香港人在几十年的房地产大鳄的教化下香港人创业,已经习惯了一件内地人怎么都无法习惯的事情,就是狭窄而昂贵的居所。在内地,即便是北上深这样的城市,40平都会被认为是小户型,乃至迷你房了。但是在香港,4
普通香港人在几十年的房地产大鳄的教化下香港人创业,已经习惯了一件内地人怎么都无法习惯的事情,就是狭窄而昂贵的居所。
在内地,即便是北上深这样的城市,40平都会被认为是小户型,乃至迷你房了。但是在香港,40平,也就是香港人所说的400尺,那可真是大房子了。一家四五口住在这里,已经很难得了。尤其是在港岛中间到港岛西,就更小而更贵。
压力而言,首先在空间感上,就是巨大的高昂的压力。
其次是香港的产业结构的单一化。
香港70年代的时候,劳工供应已经开始紧张,生产成本上涨了。到了80年代,90年代以后,香港的中小企业已经北移,转移到了内地去了。那么香港工业北移,一方面代带来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也让香港成为了一个大都会经济体,这样一来,香港经济的多元性就大大降低,香港的创业空间反而变小了。到如今,香港最厉害的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房地产和金融业。
在这种畸形的经济体制下,其实其他行业的人都要为此买单。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曾经调查得出结论,香港创业活动率的百分比仅比俄罗斯和深圳高,显著地低于内地,更不用讲这些年来内地的创业如火如荼的多元性了。
这是在香港的产业结构下,香港的问题所在。金融业本身也是高压行业。所以生活在香港,中产阶级,统计学意义上的高收入群体,压力也不小。
再次是香港的这种“积极不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政府模式。
就是典型的高工资、高物价、高房价、低税收、低福利的模式。这基本上就是古典的粗放的资本主义模式——现在偏左的欧洲也好,偏右的美国也好,都没有像香港这样的社会制度,最根本的,香港居然没有退休保障制度。我曾坐过80岁的人开的出租车。
在社会保障制度上,香港人生活可能不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