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会生存的事例(与自己和解,是最难的修行)
天才学霸荣获状元进名校,毕业后不甘平庸,逃离国企独闯上海,竟不知所踪,12年后以流浪汉再现身!一个天之骄子怎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一切问题的答案,还要回到2020年,上海警方偶然发现的流浪汉身上。
流浪汉竟是高考状元
2020年,上海警方做疫情排查时,在一栋拆迁楼,找到一名流浪汉。当时他正佝偻着背,躺在一处破败的房子里。最初警察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流浪汉,就询问他的家庭住址,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亲人。然而他目光迟缓,回答前言不搭后语。无奈,警察只好把他带到临时安顿处,给他温暖的吃食,待他稍稍缓和后,才慢慢告诉警方,他的名字叫姚远,来自湖北。仅有的这些信息,让警方无从查找他的家人,最后不得不通过失踪人口的对比,找到他的父母。年迈的父母接到电话时,根本无法相信,他们的儿子是高考状元,名校学霸,怎么可能是流浪汉?然而他们的儿子的确是在上海失踪的,他们已经找了12年了。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儿子姚远?他又怎么会沦落到乞丐的地步?带着这些疑问,姚远的父母抱着一丝侥幸与不甘的心情,连夜赶到上海的派出所,等待着与他见面。可真见到他时,他们又不敢上前相认。只见眼前的流浪汉,弯腰驼背,容颜苍老的像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可他们的儿子才49岁,怎么可能是现在这副模样?此时的姚远,早就忘记了父母的长相,迟疑的躲在警察身后,不敢走向年迈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姚远的父母终究还是心疼儿子,在看清姚远的眉眼时,不顾一切的抱着他痛哭。姚远在父母的怀抱里,感到丝丝的温暖,也跟着一起呜咽。从后来姚远父母的描述中,上海警方惊讶的长大了嘴巴,面前的流浪汉竟然曾经是他们县的高考状元,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材生。姚远的背后究竟都经历什么?为什么会以捡垃圾为生?
靠勤奋获状元上名校,不甘平庸逃离国企
姚远,湖北人,1971年出生农村。虽然原生家庭不富裕,但他从小机敏聪慧,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自幼酷爱学习,立志通过刻苦求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所以,当别的孩子疯玩疯闹的时候,他独自捧着书本阅读,一切所能触及到的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去学习。父母见他如此热爱知识,就竭尽所能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也一直没有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年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为父母脸上增添了不少光彩。18岁那年高考,他一举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消息,沸腾了他们的村子。所有人都说,姚远就是鸡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他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踏入名校的大门。然而,接下来等待他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竞争,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顶尖的精英人才。来自山村的姚远,再也没有了少年时期的优越感。许多别人看似不费力就能掌握的知识,他做起来十分吃力。姚远第一次感觉到内心充满不安,他害怕自己不再受人瞩目,于是为了取得同样优秀的成绩,他决定投入更多时间,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别人大学期间会参加各种聚会,交朋友谈恋爱,可他把这些时间都用在了泡图书馆,做实验查数据上。四年后,皇天不负苦心人,姚远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资格,同时为自己赢得了好工作,在同学们一片欢呼和祝福声中,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研究院做科研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十分枯燥乏味。为了调节情绪,许多同事下班后,会三三两两的出去聚会小酌。可姚远从小到大,只顾着拼命学知识,并不擅长与人社交。于是工作之余,他只能形单影只地回到住处,一个人默默吞噬掉所有的寂寞。长年累月的寂寞心情,让姚远身心俱疲,工作上再也没办法像学生时代那么拼尽全力。加上远在家乡的父母,对姚远的殷切期望,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跟着姚远一起来大城市里享享清福。每每与姚远打电话说起此事,他的心里就像被堵了一块石头。姚远的研究工作,能接触到的只是一个很小范围的内容,工作稳定,可想短时间内在北京扎根生活太难了,更不要说带父母来这里享福了。后来偶然的机会,姚远得知同期毕业的同学,有些自己创业做老板,有些已经在企业做到了管理岗位。而他依然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研究员,根本看不到任何升职的希望。他终于无法再忍受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折磨,想要改变现状,实现自己当年的理想。于是在入职9年后的某一天,向上级递交了辞呈,决定独自去上海闯一闯。辞职后,姚远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告诉父母他不想再忍受默默无闻的工作,要去上海干一番大事业。无论父母怎样骂他不知机会来之不易,他都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独立去上海闯荡。此时的姚远32岁,正是意气风发,奋勇前进的年纪。
独闯上海屡遭挫折,遭遇危机被彻底压垮
姚远放弃科研工作时,内心想的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都能混到如此地步。凭借自己名校毕业的背景,国企科研工作的经历,无论如何都能在上海挣得一席之地。然而姚远还是低估了上海,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名校毕业,国企背景。姚远看得上的企业需要的是更著名院校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有些企业干脆只要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才,这些是姚远所没有的。姚远看不上的企业,即使对他发出邀请,可他又克服不了内心的骄傲,不肯委身去任职。在上海,姚远无亲无故,没有工作就连吃饭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后来迫于生存压力,他不得不随便进了一家小公司,勉强糊口度日。如果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来临,许多小公司在这次危机中覆灭,姚远所在的那家公司也没有幸免,也许姚远还是原来的姚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太多人丢失了工作的机会,于是很多在上海的外地人,都选择换个城市或者回家重新开始。可姚远依然放不下内心的骄傲,他认为回老家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自己来上海是错误的,他不想承认,他要留在上海。决定留下来的他只好重新找工作,只是命运好像在跟他开玩笑,这一次他找工作更加困难,用人单位的需求急剧下降,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姚远投递出去的简历都犹如泥牛入海,大部分没有回音。即使偶尔有企业给他面试的机会,但结果都不理想,姚远在上海的生活开始变得捉襟见肘。终于有一家企业觉得姚远资质不错,准备对他伸出橄榄枝。后来看到他频繁跳槽的工作经历,就把抛出去的橄榄枝收回了。再次求职失败,彻底击垮了姚远。毕竟他曾是全县第一,以优异的成绩拿到毕业证,更是一毕业就走进人人羡慕的科研单位。如今却落魄到没有工作,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吃食的局面。他内心里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败,更觉得愧对父母的殷切希望,于是他选择了遗忘。姚远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忘记了自己曾经的骄傲,也忘记了当下境遇的困苦,渐渐与所有人失去了联系。
失联12年再现身,重回家乡与自己和解
自从姚远辞职去了上海,父母总是担心他过的不好,时常通电话了解他的近况。可姚远不想父母为他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父母觉察到姚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赶紧找出姚远的电话打过去,关机了。父母连续几天都打不通姚远的电话,实在担心,就不远千里从湖北老家赶来上海寻找,结果查无此人。父母那段时间,跑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期望可以寻找到他。这一找就是几个月,直到他们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不得不回老家去。从此,除去农忙时节,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总有一对老夫妻拿着姚远的照片,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他们的儿子。然而,就像有人故意抹除了姚远的消息一样,他们没有一丝收获。再后来,姚远的父母开始接受了姚远失踪,甚至可能已经不在人世的现实,直到上海警方的电话打到家里,说找到了一个流浪汉,疑似失联12年的姚远……姚远的父母握着警方的手千恩万谢,感谢他们帮忙找回了儿子。他们表示不管儿子过去多优秀,如今能活着让他们再见到,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而姚远也在众人的帮助下,刮去胡子,洗净脸庞,换上父母带来的干净衣服,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决定跟着父母回到家乡,接受正规的治疗。如今,距离姚远与父母重逢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表达能力逐渐恢复了,活跃的思维,平静的眼神让人完全看不出他曾经有过捡垃圾的流浪生活。他说未来要留在父母身边,好好孝敬他们。也许过段时间,他可以找份工作,让一切都回到正轨。此时的姚远,已经学会承认自己的普通,学会与自己和解。姚远的前半生经历起伏不定,少年时期胸怀志向,勤奋刻苦,取得傲人的成绩;青年时期不甘平庸,勇于突破舒适区,追求心中的理想。这份勤奋和果敢,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虽然他曾接受不了生活的重压,选择遗忘所有,靠捡垃圾流浪12年。可在亲人的帮助下,最终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过去的失败,重新找回自我。这份勇气,值得我们鼓励他继续加油。姚远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不容易,没有谁能一直顺风顺水的过一生。生活里从来不缺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想要脱颖而出,既要努力扎实自己的能力,学识和认知,又要不断坚强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勇气来承担生活的所有压力,学会与自己真正和解。学会与自己和解,就是要学会接纳生活中那些糟糕的事实,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学会与自己和解,不是要做生活的”奴隶“,而是让自己保持一颗积极阳光的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与自己和解,就要不偏执逞强,不虚晃度日,不犹犹豫豫,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过好平凡而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