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爱莲说》)

2022-12-23 10:43:55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教学目标:1.知识建构(1)积累《爱莲说》文言词汇和句式,感知文言的特点。(2)了解作者周敦颐、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3)了解 “说”文的特点,增强文言文化底蕴。(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达到

教学目标:

1.知识建构(1)积累《爱莲说》文言词汇和句式,感知文言的特点。(2)了解作者周敦颐、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3)了解 “说”文的特点,增强文言文化底蕴。(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能力思维(5)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通过学法指导学生了解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到准确断句,读准语气和节奏,力求读出文言韵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6)通过学法提示和问题导引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多角度品析作者言行,感受作者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7)通过示例引领和话题探讨, 引导学生品赏两篇文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在今后写作中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和写作能力。

3.审美情趣(8)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表达之美和志趣之美。(9)体会文章中“莲、菊、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一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审美取向。

4.情感文化(10)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为人处世态度。(11)逐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积累《爱莲说》文言词汇和句式,感知文言的特点,熟读成诵。

2.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通过学法指导学生了解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做到准确断句,读准语气和节奏,力求读出文言韵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3.通过学法提示和问题导引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多角度品析作者言行,感受作者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4.通过示例引领和话题探讨, 引导学生品赏两篇文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在今后写作中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和写作能力。

5.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为人处世态度。

教学难点:

1.通过学法提示和问题导引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多角度品析作者言行,感受作者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2.通过示例引领和话题探讨, 引导学生品赏两篇文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在今后写作中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和写作能力。

教 法:讲解指导 问题导引 学法提示

学 法:朗读感悟 精读分析 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1.多媒体。2.预习课文(或采用学案)。(1)查阅资料,自主搜集、整理、了解作者周敦颐、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2)反复朗读,体会骈散结合的特点,标出朗读节奏和技巧。(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3准备《爱莲说》MV。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2.师:上节课通过学习《陋室铭》,文章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启示。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和帮助。

板书: 爱莲说 周敦(dūn)颐(yí)

二、预习展示,交流分享。(早读完成)

教师组织(或采用学案),学生自主展示预读成果,互相答疑解惑,适当补充。预设

1.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儒家理学思想家,其著作合编《周子全书》。

2.创作背景: 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3. 解题:“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借写莲花表达自己的情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了解“说”文特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及手头资料整理归纳帮助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反复朗读,感受音韵美

1.师《爱莲说》MV,学生听读并结合预习情况完成下面的要求。幻灯片1

(1)在书本上用单斜线标出节奏,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2)根据上节课所学,请大家仔细体会,找出骈句和韵脚。

2.学生边读边体会思考朗读的要领。同桌交流互补,后班级交流。师引导强调:幻灯片2

幻灯片3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6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本文也是骈散结合的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2)押(an)韵。

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4.请两到三名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师生点评,并讨论如何读可以读的更好。

设计意图:读准语气和节奏,力求读出文言韵味,感受节奏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四、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1.小组每人解说1-2句的意思,并指出自己不会的和认为重要的词语词义,展示交流自己预习的成果,小组内互相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2.学生班级展示交流文意,师做好学生疑惑困难解答点拨和重点字词的强调。预设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3.师强调应重点积累的词语及文言现象,供学生参考。(或以问题填空的方式来检测落实) 幻灯片3

(1)重点实词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唯独。

②“世人甚爱牡丹” 甚:很”

③“予谓菊” 谓:认为。

④中通外直 外:外面,外表。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我 出:从……出来。

⑥香远益清 远:远播; 益:更加。

⑦陶后鲜有闻 鲜:少。

(2)文言虚词

①之(结合课后“积累拓展”)

A“水陆军木之花”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总结: “之”常见的五种用法

一是:结构助词 “的”。 例:水陆军木之花。

二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无丝竹之乱耳。

三是:代词。 例: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四是:倒装标志 例:何陋之有?

五是:可译可不译 例:久之 

②而 主要是连词

A“濯清涟而不妖” 表转折,却。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却。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②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重点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要求:以后尽量按照这个标准来整理。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五、分析文意,感受志趣美

1.学生齐读短文,按照下面提示语理解文意,体会情感。幻灯片4

(1)根据文意,完成下表。并简述理由

花名

特征

代表的人

作者的情感

牡丹

(2)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要求: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列出要点;后同桌交流互补;最后在班级交流展示。

2.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展示交流。教师点评,预设:

(1)根据文意,完成下表。并简述理由

花名

特征

代表的人

作者的情感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清高避世

隐士

惋惜

洁净清白 通达正直 高洁孤傲

君子

赞美

牡丹

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 贪慕富贵

富贵者

讽刺

理由:相关的用词,语气。

(2)板书:

  爱莲花的缘由, 象征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莲花”自喻,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板书)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上面学习理解,结合背景和自己的生活体会,思考探讨下面问题。幻灯片5

(1)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2)除了莲,作者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你同意作者对它们的评价吗?

4.学生思考,自由作答,师点拨引导后,预设

正面引导,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理解文意,理清思路,感受作者的志趣情操。

六、品词酌句,感受手法美

1.学生根据下面话题提示,结合具体句例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法。幻灯片6

(1)“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运用衬托的。

(2)请指出本所用的修辞手法。

(3)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画出文中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并体会其效果?

学法要求: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找出句例,仔细体会;后小组内每人主交流一个问题,互相补充;最后在班级展示交流。

2.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合作,班级展示,师点评。预设

(1)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2)修辞手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第二段:排比;

(3)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莲花”自喻,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请画出文中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并体会其效果?

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赏析文章“托物言志”“类比”等写法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和写作能力。

六、比较阅读,加深认识

1.请同学们齐读《短文两篇》,并从内容、主旨、语言,写法等方面比较分析异同之处。

2.学生阅读,思考,比较,展示交流,教师点评。详见前面讲解。

设计意图:概括总结,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七、组织学生通过互背、轮背、自背、抄背等方式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八、小结本节课

九、布置作业和联系

1.默写全文。

2.你喜欢什么花?仿照本文写法简述理由。200左右。

设计意图:落实诵读目标,培养学习习惯;由阅读能力想写作能力迁移。

原创首发,若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

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关注,进入今日头条“毅谈教育”主页会有更多教育教学方面内容,值得一看。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