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怎么上维基百科,中国现在为什么出不了学术大师?
要想成为学术大师国内怎么上维基百科,其前提是要有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土壤。
纵观中国的历史,出现了两次“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的时代:一是先秦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群星灿烂时期,二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国民时期。
为什么会是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仔细想来,恐怕与思想和政治是天生的一对矛盾结合体有关。
在先秦时期,中国尚未出现中央集权的局面,各个邦国之间虽有纷争,但为了能够争得天下的各路有识之士,各个邦国的国主们争相笼络这些有识之士,取百家之长,扬自家之名。当秦始皇最终统一了六国之后,就开始实施焚书坑儒的专制思想统治,并且因此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国民党行着中央政府的名义,但并未真正落地其实。因此,对于代表着民众心声,代表着学术先端的志士学者,国民政府还是采取了难得的宽忍态度,尽管以鲁迅等一批左派文化人士还是受到了国民政府的迫害。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西南联大应运而生。它有两个行政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其中的校务委员会的委员是委员由教授会民主推荐的,也就是说,其实整个学校都是由教师团队说了算的,而这正是西南联大能够吸引当时各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追随的主要原因。
现如今,“学而仕则优”的官本位思想充斥着高校教育,学术的自由受限于金钱与权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有着成为大师的苗子,基本都在刚要燃气星火希望之初,被硬生生给掐灭了!
为什么中国没有IMDb?
中国互联网没有IMDb这样一个网站。
时光网和豆瓣电影同IMDb的差距,就像中国电影同好莱坞的差距一样,就像百度百科同维基百科的差距一样,就像魅族同苹果的差距一样。
中国何止没有IMDb,谁能想得出,中国还有什么做得好的提供海量资料的标准化信息网站?不管什么领域,尤其是能全世界一网打尽的。反正我是不知道。
有答案把IMDb的成功归结于Amazon的商品销售需要,是不了解历史。IMDb早在被Amazon收购前就是非常丰富的UGC网站了。IMDb上的绝大部分条目,是根本没有音像商品售卖的,比例估计在95%以上,但照样包含相对丰富的内容。
诚然时光网和豆瓣电影同IMDb的定位并不完全相同,如果从信息和功能的角度,这两个网站能提供的IMDb多半也在提供。时光网更偏向资料的采集和整理,豆瓣电影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任何企图。很久以前,我忘了谁和我说的,好像豆瓣觉得完善电影信息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遗憾,豆瓣电影对我来说使用体验非常糟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资料库的支撑。
或许也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电影文化还无法支撑建设一个IMDb的需求。好多人觉得到豆瓣看看剧情介绍和主演名单就够了,其他信息也用不着。我们至今在网上无法查到一部刚上映的国产电影的完整演职员名单,大家都习以为常,也没多少人觉得有那个必要。
一个区别,IMDb是一群影迷创办的网站,时光网和豆瓣都是程序员创办的网站。
如果试过分别在豆瓣和IMDb上提供更正信息,就知道两边的互联网习惯差距有多大了。就相当于你可以在百度百科上乱改一气,但在维基百科上乱改就比较难一点,它对格式和文献来源的请求看似繁琐无比,但这是保障质量的一种办法。在IMDb上哪怕只是修改一个年份,要提交好几次表单,列举你更改的理由和证据,还要经过编辑的审核,几天之后才能生效,但在豆瓣上非锁定的条目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了,顶多让别人投票选择一下。
其实IMDb也未必是最权威的电影数据库,它也存在很多错讹之处,尤其是偏老和非英语的电影信息。在美国电影方面,AFI Catalog就比它权威,日本、韩国、香港电影也都有各自专门的数据库。但IMDb更新颖、更有综合性,且更容易获得,它仍旧无法替代。
MediaWiki怎么用?
本文主要讲述搭建好私有的mediawiki之后,管理员可能需要用到的几个功能。 维基百科的设计思路与我以往使用的系统不太一样,以管理员模式进入之后,并没有我预想的添加wiki页面入口,和侧边栏导航条的编辑页;管理页面的入口也设置的比较奇怪,比较难找,好在网上有前人经验,花点时间解决了mediawiki在使用上的几个问题,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1,侧边栏导航编辑方法2,搜索框到新词条创建的维基设计原理,避免冗余词条的出现3,词条主题的分类,与相关词条分类链接,避免信息孤岛4,词条编写原则和规范:分析维基百科文章,建议书写规范:总分总方式。如:文章概要,章节标题,内容,分类声明,入链,参考文献5,用户创建与权限管理6,避免出现像我们公司的维基无人愿意维护,添加新内容的方法:用户贡献度排行榜定期发给老板或者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将维基KPI化,或者使用watchlist7,对维基内容有想法:讨论页的使用8,想看某个词条之前介绍的内容或方法:如何查看某个主题或词条的编辑历史 基于以上,就解决了:词条创建,自定义导航,通过词条的分类声明、入链编辑而得到的重要度分析与关系,避免了信息孤岛。 维基的KPI化,还有权限管理,词条编辑历史的使用可防止错误。 这里有老板关心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流转速度,方便公司内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还有一点应该也是老板关心的,那就是利用维基站点来降低对个体的依赖。 1. 用户组 与 权限管理在首页的左下角,点击[special pages]进入[mediawiki的页面工具/设置]里面有 用户组 / 权限 等管理。 2. 页面创建 与 编辑2.1 创建: 在搜索框中输入想要创建的主题,然后搜索,完成之后会有提示“创建一个主题为: xxxxxx 的页面“。 之所以不在首页提供一个“新建wiki页面”的链接,而将其放在搜索之后,我想应该是为了避免词条的冗余,如果觉得已存在的词条不够丰富,自己也可以很方便地修改。2.2 编辑: 主题页面的右上侧即可点击[编辑]开始编辑。 3. 分类声明3.1. 声明所属分类(支持多分类的声明): 在页面编辑页面的编辑框中,使用如下格式即可将当前页面自动归类:[[category:站长百科]]3.2 分类页面URL的引用引用分类页面的网址,就是说把某一分类页面进行引用,而不是某篇文章,mediawiki中引入链接分类页面正确的写法是[[:category:XXX]],显示时不会显示前导冒号,例如category:mediawiki。 3.3. 查看全局分类 4. 侧导航栏的使用4.1 入口: 进入URL: /index.php/MediaWiki:Sidebar4.2 编辑格式: 使用以下格式编写:* navigation** /mediawiki/index.php/新人培训|新人培训** /mediawiki/index.php/Test讨论页面|测试页面** mainpage|mainpage-description** recentchanges-url|recentchanges** randompage-url|randompage** helppage|help * SEARCH* TOOLBOX* LANGUAGES 5. 内容编写原则5.1 金字塔原理 5.2 分类声明 与 入链 出链声明 6. 词条的编辑 与 讨论页 7. 词条的编辑历史 8. 插件的引用与安装 9. wiki的KPI化 9.1 自带的活跃用户统计或贡献量统计 9.2 新建页面的email to 部门负责人 9.3 编写插件,根据页面的访问量统计,积分到页面创建 和 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