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景点资料
2017年12月14日,北京市文物局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召开“2017年北京市考古成果媒体沟通会”,在这一年中北京市依相关规定,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勘探总面积达2206万平方米,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考古发掘67项,发掘面积66000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
展开全文
保护各时期古代墓葬3000座、窑址140座、灰坑905座、房址30座、井140口、道路16条。出土文物共计1万余件(套),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金器、玉器等。
其中重大发现有:副中心考古工作保护大量战国至清代墓葬、路县古城相关考古、新机场考古发现清代家族墓、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考古发现魏晋家族墓、房山区河北镇发现清代庄亲王园寝群。
当然~~~还有小编要为大家重点介绍的: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和圆明园紫碧山房考古。
圆明园如园遗址
发现清代皇家园林建筑基址
如园写景图(张宝成绘)
盛时如园平面图
如园遗址位于长春园宫门区的东侧,乾隆三十二年(1767)基本建成,仿自江宁(今南京)瞻园,即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又大规模重修,形成如园十景。
考古中发掘出宫门、延清堂、含碧楼、挹霞亭、观丰榭、西花园等建筑遗迹及假山、甬路、湖泊等附属遗迹。
延清堂是如园遗址最大的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台帮用巨大石条砌成,殿内大部用金砖墁地,局部使用粉彩瓷砖。大殿前后均有月台,后月台处设有码头,前月台上有凉棚遗迹。
如园遗址
如园观丰榭遗址
如园含碧楼遗址
如园遗址景群,体现出显著的乾嘉时期造园特点。
各处建筑遗址的台阶均用自然石块砌成,四周多用太湖石随处点景,彰显出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在遗址内发现两处用太湖石堆积的假山,四周用卵石砌成散水,假山周围还有道路环绕。还发现了完整的路网,各建筑之间均有甬路连通。
出土文物主要有嘉庆御笔石刻、金砖、粉彩瓷砖、玉器、葫芦范等上千件。其中《披青蹬》石刻上的文字为“碧萝青藓午阴凝,沿蹬寻幽缓步登。小憩方亭欣造极,披襟挹爽早秋澄”。抒发了嘉庆皇帝在如园休憩的闲适之情。
嘉庆御笔石刻
另外一块石刻上首钤“嘉庆御笔之宝”,末钤“夙闻诗礼凛心传”,为探寻嘉庆如园十景之一“镜香湖”提供了线索。
金砖
如园遗址是近年来圆明园首座经过考古发掘的仿江南园林的建筑景群。通过发掘,基本摸清了如园遗址嘉庆时期的布局、形制和工程做法。发现的嘉庆皇帝御笔石刻印证了嘉庆重修如园的史实。
粉彩瓷砖
泛红的地面、酥粉的金砖、断裂的石材,更是证明了如园曾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
发现清代建筑基址
紫碧山房复原图(张宝成绘)
紫碧山房位于圆明园的西北角,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此处地势较高,又广叠山石,为圆明园最高的地方,一直是帝后登高欣赏圆明园全景的最佳地点。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并没有到达这里,紫碧山房幸免一劫,但却毁于1900年的战乱。
紫碧山房围墙残迹(2003年摄)
紫碧山房出土文物
考古中发掘出值房、宫门、紫碧山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出土了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
紫碧山房 码头遗址
紫碧山房遗址
经过考古发掘确认了紫碧山房现存遗迹布局与乾隆全盛时期基本吻合,并发现下层可能属于雍正时期的遗存,为探讨该景区的修建历史提供了考古依据。除湖中建筑澄素楼外,紫碧山房的建筑遗迹均修建于三合土夯筑的满堂红基础之上,体现了清代皇家建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考古资料可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在样式雷图档上,宫门南侧、东侧均临水。但从发掘情况看,宫门东侧为陆地,未发现河道堆积。还发现了早期墙基及其散水、山体拦土墙及基础、半圆形码头、排水道、石板路等不见于文献的遗迹现象,极大的丰富了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信息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