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一篇关于“所以”探析的论文
摘要所以,作为汉语中一个常用词汇,其在文言文中的运用也格外广泛。从字面上看,“所以”二字用以引出结论,前面多为因,后面多为果,如“今之所以为贤者者,昔在习也”(《荀子·大略》)。“所以”一词语出《左传》,
所以,作为汉语中一个常用词汇,其在文言文中的运用也格外广泛。从字面上看,“所以”二字用以引出结论,前面多为因,后面多为果,如“今之所以为贤者者,昔在习也”(《荀子·大略》)。“所以”一词语出《左传》,其概念涵盖了因果、推理、归纳等多方面的含义。本文将从多个维度阐述“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运用。
一、“所以”在因果推理方面的运用
所以,作为引出结论的一种关键语气词,其在因果推理方面的运用尤其显著。在文言文中,“所以”经常出现在因果关系的句子中,作为先因后果或照应关系的承接词。如“问卜居兴不?”“曰:‘居兴必兴’,‘虽王大夫不兴,豆于其嵚必兴’。所以兆民将兴,非兆民将兴也”(《左传》)。在这句话中,“所以”承接了前文讲到的豆于其嵚祭祀的兆民繁荣的预兆,从而推出一个结论——兆民将兴盛。在这个例子中,“所以”起到了连接因果之间逻辑关系的作用,十分精妙。
二、“所以”在总结概括方面的运用
所以,“所以”作为总结概括的词汇,也常常在文言文中出现。在修辞性文章以及议论文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结尾总结全篇,而“所以”作为总结概括的词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孔子曰:“不知而作之者,精神受障而已矣。所以闻之而无大喜,见之而无大惊者,未之有也。”(《论语·雍也》)此句话中,“所以”正好承接“不知而作之者”,总结出“所以闻之而无大喜,见之而无大惊者,未之有也”的结论。这一同“所以”之前一起构成因果论述的例子相比,更多地承接了文章主题的简要总结,起到了回放总结全文的作用。
三、“所以”在转折方面的运用
所以,“所以”在文言文中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因果和总结,还有转折。在文言文中,借助转折语气来更好地表达由于局面的改变、因素的传递、逻辑的变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转折情况,而“所以”的转折语气,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显身手。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述而》)。这里,“所以”在转折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把前文“是谓能养”和后文“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联系起来,以一种转折的方式为主题简短陈述中增加了更多的表述深度。
四、“所以”在追问反问方面的运用
所以,对于一个重要的问题或疑点,需要进行追问或反问时,“所以”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语气。如“盍各殉其主而已矣?所以不勉而行者,其猶自迫也。故不得已而为之者,唯殉之事”(《左传》)。在这个例句中,“所以”起到了诱导提问、反问的作用,引导读者思考应该是如何做出应对的回答或策略,增加了文章的阅读趣味和内涵深度。
五、“所以”在引出理论方面的运用
所以,“所以”还有引出理论的作用。在文化领域、学术领域,知识学科的论述中,通过理论结构的部署引出并诠释博大深邃的人类智慧,就需要大量使用“所以”的语汇形态。如“天之所以为天者,天与地之间有气也”(《道德经·三十九章》)。在这句话中,“所以”把“天之所以为天者”和“天与地之间有气也”规律性的联系和解释引了出来,而“If a fish is the movement of water embodied”这句诗是在表述“所以鱼之动也,水之受也”原理式暗示下的理论延伸,其构成了一种科学的人类文化秩序。
综上所述,“所以”作为一种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运用含义十分丰富。无论是在因果推理、总结概括、转折论述、追问反问、引出理论的方面,均有着不同层次和深度的20种使用方式,以及强烈的语气效果和思想启示。正是因为“所以”这个简单的词语可以涵盖如此之多的逻辑模型,承接如此之多的思考和论述,所以在文言文中,其地位和功能极其重要,被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