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虽美味,但也要谨防创伤弧菌,2个途径可入侵
凌晨三点,救护车带着尖锐的铃声风驰电掣般的飞驰在沉睡的城市中。120急救车不停闪烁的红蓝灯光,提示着人们一场生死抢救正在上演。
小区6楼,一名56岁的男性患者正在昏迷,并伴随着高热。
医护人员在搬运患者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患者的右手掌存在着明显的红肿,甚至已经有些发黑。
“这是怎么了?”
面对医生的询问,家属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不清楚,这个地方已经破了两天,抹了消炎药。”
经医生的询问了解,患者两天前开始出现右手掌部感染,约30个小时前开始出现发热,最终在2个小时前由嗜睡发展成昏迷。
“好好想想,他手上的伤口是哪里来的?”
导致患者陷入险地的根本原因是右手掌部的感染,这是诊断疾病的症结所在。
家属说:“我从网上买了螃蟹,可能他在清洗螃蟹的时候被刺伤了。”
听到这句话,医生心中有了答案。从入院到去世,这位患者只用了3天。
“罪魁祸首”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温、嗜碱、嗜盐型海洋致病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一样,同属致病性弧菌。创伤弧菌一般在盐分浓度为0.7%—1.6%,20℃左右的海水中生长。1970年人类才首次报道了感染创伤弧菌的病案,1976年首次分离鉴定该病原体,1979年将其命名为创伤弧菌。
它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呢?
在生活中,它常常寄生在牡蛎、虾蟹、贝壳类生物之中。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接触并感染创伤弧菌:一是菌从口入,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尤其是生吃牡蛎等海鲜),二是菌从伤口入,如果身上有伤口,接触到了海水、贝壳或者鱼类,就有可能会感染创伤弧菌。
这种小伤不容忽视,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感染了创伤弧菌后可引起脓毒血症(俗称败血症),进而引起肌肉坏死,形成坏死性的筋膜炎,然后进一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果不经过治疗,死亡率还是挺高的。
从感染途径来说,感染的症状可分为食物型与创伤型,两者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方法要知道
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尤其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或长期病患者,应注意下列事项:
1.如果手上有伤口,应该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及使用防水布料妥善包扎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是生的海产,即使是轻度或没有感染的伤口也应该严格避免海水与海产品的接触。
2.在处理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它海鲜时,应戴上厚塑胶手套,以免被刺伤。如果不小心被扎到,请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来医院就诊,说明病情,不要硬扛。
3.不要生吃海鲜尤其是牡蛎以及其他贝类海鲜,要彻底熟透以后才能食用。煮的时候,贝壳张开后再煮5分钟;蒸的时候,贝壳张开后再蒸9分钟;炒的时候,190℃炒至少10分钟。
据美国疾病中心统计,从1988年-2006年,仅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就共发生超900例创伤弧菌感染。而日本每年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数约为400余例。我们在享受下海游玩的快乐及品味海鲜美味的同时,也要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被这无声的杀手“盯上”。
参考资料:
[1]刘少伟,阮赞林.海洋生鲜美味之隐忧—海洋创伤弧菌的危害[J].质量与标准化,2012,10:34-35.
[2]卢中秋,李秉熙,黄唯佳,等.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急救医学,2003,(7):470-471.
[3]创伤弧菌溶细胞素特定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其人源化单链抗体筛选[J].现代免疫学,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