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怎么扦插

2023-08-31 15:01:20 花卉知识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2013-2020年高考对风沙问题考查主要有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沿线错那湖的风沙活动、黄土高原附近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风沙活动。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沙源、条件、危害及措施。对易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考查风沙活动情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治理等知识点。【知识梳理】一、风沙作用风是沙粒运动直接动力,当风速作用力大于沙粒惯性力时,沙粒即被起动,形成含沙粒的运动气流,即风沙流。风沙流对

2013-2020年高考对风沙问题考查主要有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沿线错那湖的风沙活动、黄土高原附近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风沙活动。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沙源、条件、危害及措施。对易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考查风沙活动情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治理等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风沙作用

风是沙粒运动直接动力,当风速作用力大于沙粒惯性力时,沙粒即被起动,形成含沙粒的运动气流,即风沙流。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一)风沙侵蚀作用

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1、风沙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吹蚀作用的强度与风速呈正比,和粒径呈反比。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愈大,吹蚀能力越强。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小、松散且干燥,要求的起动风速小,受到的吹蚀强烈。

据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若风中夹带沙粒,可增强风对地表吹蚀能力。风沙流中沙子的冲击作用,使得地面的沙粒更容易从土壤中分离出来进入风沙流。

2、风沙磨蚀作用

风沙流紧贴地面迁移时,沙粒对地表物质的冲击和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迎风面的岩壁,特别是砂岩,由于风沙流钻进孔隙之中,不断旋磨,可能形成口小内大的风蚀穴。由于风沙流中的沙粒集中分布在距地面30cm之内,所以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磨蚀而折断,故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

(二)风沙搬运作用

展开全文

地表松散的碎屑物质,在风沙流的作用下,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称为风沙的搬运作用。

(三)风沙堆积作用

风沙的堆积作用包括沉降堆积和遇阻堆积。在气流中悬浮运行的沙粒,由于风速减弱,当沉速大于紊流旋涡的垂直分速时,就要降落堆积在地表,称为沉降堆积。沙粒的沉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

风沙流运行时,遇到阻碍物,使沙粒堆积起来,称为遇阻堆积。风沙流可因遇障碍物发生减速而把部分沙粒卸积下来,也可能全部越过(或部分)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在障碍物的背风坡形成涡流。

在风沙流经常发生的地区,粒径小于0.05mm的沙粒悬浮在较高的大气层中,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粒和尘土就成为凝结核随雨滴大量沉降,成为气象上所说的尘暴或降尘现象。

二、风沙活动

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三、浮尘、扬沙、沙尘暴

天气预报中提到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其实这三个都是沙尘天气,均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空气,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稍强的是扬沙,再强依次为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教你识别各种沙尘天气

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小于等于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俗称“黑风”。 

正确姿势防御沙尘暴 

大风、沙尘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部分设施农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因此,临时建筑、设施农业等应进行加固,减少或停止户外空中作业,避免大风天气的危害;与此同时,防范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等的不利影响。

典型例题:

【例1】(2020年山东)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 km2(下左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水系上游一个小流域(西柳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小流域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题意表明,西柳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的治理措施应从减少入黄泥沙角度进行针对性提出。从黄土丘陵沟壑区来看,图中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西柳沟上游,材料信息表明,该区域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因此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从风沙区来看,图中显示,风沙区位于中游,材料信息表明,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风沙活跃,当地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固定岸边及流域内的泥沙,从而减少入黄泥沙。从冲积平原区来看,图中显示,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材料信息表明,该区域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为减轻当地洪涝灾害,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此处农田分布较多,而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当地可以大量引洪增加灌溉水源,汛期不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例2】(2017年浙江)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甲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乙为图甲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丙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答案】(1)沙源地: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是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2)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

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背景,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沙源地即沙尘的来源地区。甲区域西部是青海湖,湖床可能成为沙源地,一旦水位下降,湖床出露,即可成为沙源地;附近还有河流,河床在枯水期水位下降,也可以成为沙源地;河流注入青海湖的河口地区,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是由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也能成为沙源地。沙地的形成既要考虑沙的来源,也要考虑沙尘的沉积。冬季,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是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对风沙搬运能力强;受甲区域以东的日月山的阻挡,风速减小,风沙在此堆积。

(2)生态破坏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表格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来看,植被逐渐被破坏,耕地越来越多,草地越来越少了,而整体的水域面积在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加,在气候干旱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进而还会造成沙尘暴多发。

【点睛】

【素养提升】

一、单选题

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受风沙危害。后来紧邻旧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难题。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

A. 甲处戈壁 B. 乙处河谷

C. 丙处戈壁 D. 丁处河谷

4. 造成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距沙源地远近 B. 植被覆盖率

C. 桥栏阻风程度 D. 桥梁宽度

5. 恰哈新桥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差 B. 大气运动活跃

C. 河流水位高 D. 降水稀少

【答案】3. A 4. C 5. B

【解析】

【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问题。

【3题详解】

图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图中甲处戈壁有阻沙栅栏,所以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应在西北方向的甲处戈壁,A对。乙处河谷位于北侧,丁处河谷位于东南侧,不是主要沙源,B、D错。丙处位于南侧不是沙源,C错。故选A。

【4题详解】

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桥栏阻风程度,图中显示,旧桥是通风式桥栏,风沙易穿过桥面,不易积沙。新桥是密实桥栏,通风能力差,导致积沙多,C对。距沙源远近、植被覆盖率无差异,A、B错。桥梁宽度不是阻沙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

【5题详解】

沙是被风吹到桥梁上堆积的,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活跃,B对。植被覆盖差、河流水位高、降水稀少不是沙堆积到桥面上的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

【点睛】桥面积沙的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桥栏阻挡下风力减弱,沙石沉积。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

B. 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

C. 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

D. 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

7. 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

B. 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

C. 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

D. 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

8. 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

B. 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 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

D. 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分析】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题详解】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故B项错误;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故C项正确;土地利用方式以放牧为主变为农耕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故D项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故A项错误;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对土地的压力加大,故B项错误;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由于受到贺兰山的阻挡,风沙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变化不大,故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故D项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经济效益好和生态效益均好,故A项错误;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故B项正确;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出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出路,故C项错误;以第一产业为主,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 2公里。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

A. 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

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10.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A. 植树种草 B. 持续除草 C. 修筑防浪堤 D. 从外地运沙

11. 被整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分析】考查外力作用。

【9题详解】

考查地表植被防风固沙的环境效益。“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它的出现会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正确,C错误。植被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不易形成沙暴,B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们需要每年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目的是开始保护“沙丘”,因此是持续除草,恢复原来的沙地,保护沙漠的天然状态。正确答案选B。

【11题详解】

由题可知,鸟取沙丘中的植被最可能为草地。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降雪量大,且纬度较低,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于冬季开始恢复。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考查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区别。风力沉积就是风力带动地面上的杂质在另一个地方降落堆积,典型例子是黄土高原.风力侵蚀是风力带动地上的杂质去吹打石头等物质,使其变小,最后消失。

12.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曾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下列关于西藏风沙发生时间和自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6-9月 西风强烈 B. 11月次年3月 干冷多风

C. 6-9月 焚风效应 D. 11月次年3月 暴风雪强烈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风沙风沙条件。

【详解】11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干冷多风,加之河谷地带,冬季因水位下降,河底泥沙出露,成为主要沙源,故该段时间风沙易发。故选B。

13. 兰新高铁(兰州-乌鲁木齐)在新疆境内 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雨

B. 防冻土

C. 防滑坡

D. 防风沙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防治措施。

【详解】新疆是干旱区,多风沙天气。防护墙、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防阻风沙,避免铁路被风沙侵蚀、掩埋,D对。该地降水少,A错。水分少,冻土分布少,B错。图示区地形平坦,没有滑坡灾害,C错。故选D。

14. 下图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图”,读图,该地

A. 气温日较差约为40℃ B. 春季多大风,夏季基本无风

C. 降水集中在春季夏季 D. 多旱涝、寒潮、风沙等灾害

沙棘怎么扦插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该图是一年12个月的气温变化,所以无法确定气温的日较差的数值,A错误;最冷月气温在0℃一下,降水集中在夏季,可以确定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B、C错误;由于夏季风进退不稳定,易产生旱涝,距冬季风源地近,常受寒潮侵袭,风沙灾害也较多,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中纬度的气温日较差在15℃左右。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气温年较差可能达到40℃。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在北方停留的时间长会造成洪涝;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短会造成干旱。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6月份

A. 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 6月26日西坡是迎风坡

C. 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

D. 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

16. 6月份该地沙丘移动呈

A. 向西趋势 B. 向东趋势 C. 向南移动 D. 向北移动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根据图例,图示6月份沙丘顶被侵蚀,高度不断降低,A错误。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6月26日西坡堆积,是背风坡,B错误。6月11日东坡堆积,是背风坡,C错误。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由东坡堆积改为东坡侵蚀,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6月份该地沙丘东坡以堆积为主,西坡以侵蚀为主,沙丘呈向东移动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根据东坡、西坡的侵蚀、堆积状况,判断风力强弱,风向变化,沙丘移动方向。

17. 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 )

A. 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 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 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 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根据图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A错。水蚀荒漠化分布在降水丰富地区,西北地区降水少,B错。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北方灌溉农业区,南方低山丘陵以水蚀荒漠化为主,C错。冻融荒漠化分布在青藏高原区,D对。故选D。

【点睛】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以下问题。

18.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冻融作用 D. 盐碱化

19.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答案】18. B 19. C

【解析】

【分析】考查土地荒漠化。

【18题详解】

从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中可以看出,风力侵蚀是形成该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从图中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这一结论,A错误;新疆林地面积极少,滥伐森林不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右图中所反映的风力侵蚀,B错误;新疆的荒漠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即使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荒漠化也必然存在,D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C正确。故选C。

下图为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风蚀量(试验风速:12.7m/s)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据图示信息,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

A. 风蚀量逐渐减少 B. 风蚀量先增后减

C. 风蚀率逐渐增大 D. 风蚀率稳定不变

21. 根据风蚀率与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地区风蚀量最小的是( )

A. 新疆 B. 甘肃

C. 山西 D. 黑龙江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植被覆盖率逐渐提高,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能力增强,风蚀量与风蚀率逐渐减小。故选A。

【21题详解】

植被覆盖率与土壤风蚀率呈负相关,我国东部植被覆盖率高于西部地区,故黑龙江省的风蚀率最小。故选D。

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风力强盛 B. 植被破坏严重 C. 粉沙表土深厚 D. 坡度较陡

23. 甲处物质

A. 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 B. 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

C. 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 D. 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

24. 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风蚀坑不断加深 B. 风蚀坑积水成湖

C. 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 D. 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答案】22. B 23. A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A错误;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B正确;粉砂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C错误;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选A。

【24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A、C错误;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B错误。故选D。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下题。

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 盛行风风速大 B. 地表坡度大

C. 土壤颗粒大 D. 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中风蚀量与起动风速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可知:当风速为8米/秒-9米/秒时,植被覆盖度小于30%时是植被覆盖度越低时风蚀量越大,当植被覆盖度为40~50%时风蚀量为0;而当起动风速为9米/秒时植被覆盖度为60%时风蚀量较大而风速进一步增大,植被覆盖度增大时风蚀量又会减少。由上述分析可知,风速变大并不一定会使风蚀量变大,A错误;统计图中并未反映地形坡度及土壤颗粒大与风蚀量的关系,B、C错误;而植被覆盖率低时风蚀量加大与统计图显示情况相符,D正确。故选D

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 B. 流水 C. 冰川 D. 风

27. 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 向西南 B. 向北 C. 向湖 D. 向东南

【答案】26. B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河流入湖或入海时,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布哈河的流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7题详解】

图中显示,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位于布哈河三角洲东北部,风沙堆积区的北面、东南面和向湖方向均为湖面,因此风沙堆积区向北、向湖、向东南方向拓展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C、D。风沙堆积区的西南面三角洲面积广阔,泥沙来源丰富,加上当地风力强劲,因此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A符合题意。故选A。

二、综合题

28.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沙棘怎么扦插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左图)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左下图和右图所示)的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护铁路方面是如何起到防风沙作用的。

【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安全。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将沙粒阻挡在墙外面,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风沙危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沙防治的措施。

【详解】(1)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对机车的危害有机车磨损如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同时影响通信,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2)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

(3)挡风墙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共同使用可以降低风沙对铁路的破坏。

29. 《诗经》记载,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出现了朔方古城。目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笫七大沙漠,建国初期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泥沙进入黄河1.6亿吨。从l988年开始库布齐沙漠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这种“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大奖。沙棘喜光,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沙棘叶富含蛋白质。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区域降水分布。

(1)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原因。

(2)说明库布齐沙漠对黄河的影响。

(3)分析沙棘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

(4)说明“库布齐模式”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启示。

【答案】(1)位于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气候干旱;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冬春季节风力强劲;临近阴山洪积扇,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丰富。人口增长,人类活动不当,植被破坏严重。

(2)风力和流水作用将泥沙带入黄河,该河段水流较平稳使得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堵塞河道。(风力作用将沙尘进入黄河,含沙量增加,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升;暴雨冲刷泥沙进入黄河,阻塞河道)

(3)沙棘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存活,适合干旱地区栽种;沙棘根系发达,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沙棘的果实、叶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4)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计;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

【解析】

【详解】(1)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原因应从降水少、沙源等角度分析,人为原因应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角度分析。据图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气候干旱;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冬春季节风力强劲;临近阴山洪积扇,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丰富。区域人口增长,人类活动不当,植被破坏严重。

(2)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泥沙大量进入黄河。则风力和流水作用将泥沙带入黄河,该河段水流将变的较为平稳,使得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堵塞河道。

(3)沙棘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应从沙棘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分析。据材料可知,沙棘喜光,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对土壤适应性强,易于存活,适合干旱地区栽种;沙棘根系发达,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沙棘的果实、叶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4)“库布齐模式”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启示应从政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考虑。例如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计;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

3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平潭岛常年多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繁,分布有我国典型和极富科研价值的海岛海岸风沙地貌。潮间带海滩因海水周期性涨落,其碎屑物的搬运受风速、滩面表层温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下图为平潭岛位置示意图和研究区域1个潮周期内潮间带海滩风沙环境要素观测结果统计图(其中风沙撞击颗粒数可反映风沙活动强弱)。

(1)分析平潭岛多大风的原因。

(2)推测平潭岛风沙活动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3)分析该区域研究时段内17:00后海岸沙滩风沙活动弱的原因。

【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强盛;周边海域广,风力阻挡小;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加大风力。(答对3点即可)

(2)冬春季节 季风气候的干季,地表干燥,冬季风强劲且大风日数多。

(3)夜间风力相对较小;高潮后潮位下降,海岸沙滩表层湿度大,不易起沙;夜间温度低,蒸发弱,风干作用弱。(答对2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外力搬运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切口小,对图文材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紧密结合材料相关信息,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作答。

【详解】(1)首先,平潭岛位于我国季风区,受季风的影响,多大风;其次,周围海域面积广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最后,根据平潭岛风频示意图可知,该区域盛行东北风,和台湾海峡走向一致,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也加大了风速。

(2)风沙活动的基本条件应是大风和沙源。该区域东北风频率最大,结合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该区域该盛行风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冬季风强劲且大风日数多;其次,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干燥,易形成扬沙。因此风沙活动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3)首先,夜间风力相对较少(一般而言,海陆风夜间要略弱于白天),海岸沙滩风沙活动弱;其次,根据图示信息,17点后,潮位逐渐下降,根据材料“其碎屑物的搬运受风速,滩面表层湿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潮位下降,滩面表层湿度增加,不易起沙;最后,夜间气温相对较低,海岸沙滩蒸发弱,风干作用弱,不易起沙。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植被少,缺乏保护;冬春季节风力大;湖面较宽阔,大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更为强劲。

(3)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起阻沙作用;(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起固沙作用;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起固沙作用。(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地址是真的。

【详解】(1)回答该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等关键词。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条河流在错那湖东部注入该湖,在湖口地区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该地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河滩沉积的泥沙裸露出地面;同时,该季节错那湖的水位也较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植被少,缺乏保护;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冬春季风力大;大风经过宽阔湖面是无阻挡,加上东部河谷的“狭管效应”,风力更为强劲。

(3)风沙灾害的防治措施可参照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回答,回答时应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符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的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起阻沙作用;(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起固沙作用;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起固沙作用。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沙地成因、农业区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来分析,物质条件即沙子从哪里来,从图中可以得知,黄泛平原靠近黄土高原;动力条件即哪种外力作用将沙子带过来沉积,由于黄河流经此地,加上材料中给出的信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黄河将大量泥沙带过来沉积形成。

(2)分析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看,这里更主要考察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几个角度来考虑。气候:起垄白天可以增温,夜晚有利于散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土壤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土壤的通气性更好(红薯喜疏松土壤);水源方面,岗地可以排水,红薯怕涝,符合生长习性。

(3)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表裸露程度、土壤状况等因素有关,一直栽培红薯会导致地面裸露面积大,土层更加疏松,风力侵蚀作用更强,所以风沙活动危害更大。冬春种小麦一方面可以减少地面裸露时间,一方面小麦秸秆可以覆盖地表,减少风沙对地面侵蚀。

声明:数据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戳下方视频听平哥讲水循环

【学员答疑】

【课后服务】

每位报名学员配合专门的学管团队微信群,“学管老师+答疑老师+家长+学员”四人单独建群,时时互动,关注学员的学习情况,为学员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服务内容如下:

①贴心学管全程督学,时时互动

每位学员单独建群,实时跟进学员学习情况

②专业一对一答疑

答疑老师为北师大地理专业,专职答疑,妥妥解决学员疑问

③配套教材精讲精炼

所有课程均配套纸质教材,课后落实复习无忧

④每期课程测试

每一期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针对课程内容出一套试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赠送视频讲解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