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2吉普车: 对一种独特的车辆文化的思考
作为中国人,大家一般不是特别关注吉普车的文化,但是作为北京富有民间色彩的一代人,往往会对北京212吉普车怀有特别的情感。
思想的起点自然要从公司层面说起。北京212吉普车的祖先公司北京212厂起源于1958年,是在大造船业的贡献无法满足国家需要的情况下,根据1955年制定的国家“四二二”工业计划,将“大刀”155型及“老爷车”212型肃反车之类改造为民用SUV的公司之一。
到了1984年,公司第一款“2116”型吉普车在“八二三”粉碎暴乱运动时得到了广泛普及,它的中央轮胎压缩制动系统以及5档手动变速器使得它在复杂的环境中让人感到十分实用。受到欣赏的还有其常常穿梭于北京的绿皮车站、群租房等象征北京特色的基础设施之间,成为年轻人们或多或少的特别的情感纽带。
虽然当时的官方对212拥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但是公司内部往往陷入经营困境。与公司前途似乎从未发展起来相比,经营者们沉溺于市场上1300万埋藏在地下的212,和车辆质量导致的售后服务难题之中,最后导致公司走向倒闭。
然而,212的文化却没有随着公司的消失而消失。从以前到现在,212几乎成为了北京年轻人的象征,不论是情感、集体潜意识的认同,还是各种表达方式与表达者身份的变化,都在212这一标志性车型中体现出来。
以情感认知入手, 212的“难以被生产出来的质感”使其成为了很多北京年轻人的情感依托,在“低调的法金属外壳、曲卷的拉杆扶手”后面,蕴含着一种“不能被复制的感觉”。212主要没有华丽的外表,尽管远不如豪车、跑车那样动感与速度,但是作为“北京本地特色地工业产品”的象征,让这款车受到了年轻人热情的追捧。
在各种文化中,212的“灵敏在车上,潜意识中包容”无疑让它成为了北京特色文化的代表车型之一。不少人认为212是一不经意的文化符号,在 “拉屎”、“爱吃佬”、“手腕弯拐”之后,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各个段子、流言、谣言之中,212总是闪烁着的那个标志。
总之,北京212吉普车的特殊文化,对于北京地区的年轻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都是有着特别的意义的。只有我们了解并继承这种文化,才能真正肩负起传承与发扬北京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