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有多密切?
摘要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资料表明:普查发现男性成年人60%超重,女性体重45%超重,其中1/3的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做了肝活检,病理研究显示:标本中单纯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为60
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资料表明:普查发现男性成年人60%超重,女性体重45%超重,其中1/3的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做了肝活检,病理研究显示:标本中单纯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为60%~9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检出率为20%~25%,由脂肪性肝炎发展成相关肝硬化的检出率为2%~8%。
日本和上海资料均发现:近15年来,随着超重和肥胖症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增多,成年人中发现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从少见病迅速发展为常见病、多发病。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原先无脂肪肝者可能因为新近体重增加2千克左右,B超就出现了脂肪肝;原先已诊断脂肪肝的成人可因近期体重下降仅3千克左右而B超和化验显示脂肪肝已明显减轻,甚至消退。
另外亚洲黄种人的体质指数危险因素确实与欧美白种人不一样。如果采用针对白种人肥胖症的判断标准(BMI>30kg/m2),那么仅有2%~3%的亚洲成人可被诊断为肥胖症。事实上,亚洲人种肥胖相关的糖、脂代谢障碍在BMI值较低时早已发生。
近期研究亚洲与欧美体脂分布的BMI的关系发现:新加坡成年人BMI比白种成年人平均低3kg/m2。来自中国香港和印度成年人的研究显示:亚洲人的BMI大约为23kg/m2时,已出现临床上血脂紊乱、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症候群等疾病表现。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为亚洲成人制定了新的BMI标准,规定亚洲人的体重指数(BMI)在23~25kg/m2即定为超重,BMI>25kg/m2即为肥胖。而当出现BMI>30kg/m2时即为重度肥胖。
按照BMI的新标准衡量,改革开放近30年来肥胖症的增长不仅侵犯成年人,目前已向青少年渗透。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确实应受到政府,卫生部门、医卫防疫人员和各个家庭的关注。
日本和上海资料均发现:近15年来,随着超重和肥胖症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增多,成年人中发现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从少见病迅速发展为常见病、多发病。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原先无脂肪肝者可能因为新近体重增加2千克左右,B超就出现了脂肪肝;原先已诊断脂肪肝的成人可因近期体重下降仅3千克左右而B超和化验显示脂肪肝已明显减轻,甚至消退。
另外亚洲黄种人的体质指数危险因素确实与欧美白种人不一样。如果采用针对白种人肥胖症的判断标准(BMI>30kg/m2),那么仅有2%~3%的亚洲成人可被诊断为肥胖症。事实上,亚洲人种肥胖相关的糖、脂代谢障碍在BMI值较低时早已发生。
近期研究亚洲与欧美体脂分布的BMI的关系发现:新加坡成年人BMI比白种成年人平均低3kg/m2。来自中国香港和印度成年人的研究显示:亚洲人的BMI大约为23kg/m2时,已出现临床上血脂紊乱、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症候群等疾病表现。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为亚洲成人制定了新的BMI标准,规定亚洲人的体重指数(BMI)在23~25kg/m2即定为超重,BMI>25kg/m2即为肥胖。而当出现BMI>30kg/m2时即为重度肥胖。
按照BMI的新标准衡量,改革开放近30年来肥胖症的增长不仅侵犯成年人,目前已向青少年渗透。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确实应受到政府,卫生部门、医卫防疫人员和各个家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