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加味茵陈汤
摘要加味茵陈汤 【方源】 《加味茵陈汤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75例》[张小钦.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43-44]。 【组成】 茵陈50~8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0g,厚
加味茵陈汤
【方源】
《加味茵陈汤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75例》[张小钦.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43-44]。
【组成】
茵陈50~8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0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焦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验案】
赵某,男,29岁。
主诉:身目俱黄,小便黄,逐渐加重3天。
检查:身目俱黄,困倦,乏力,胁痛,恶心,呕吐,腹部痞满,便秘尿少色黄。乙肝五项: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ALT 1052U/L,TBIL 145μmol/L。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茵陈6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5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郁金12g,竹茹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二诊:2周后,身黄基本消失,仅目、面尚黄,小便色淡,大便为黄软便,胁痛减轻,食欲明显改善。ALT 198U/L,TBIL 32μmol/L。继续按原方治疗。
三诊:继续治疗至1个月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痊愈而出院。
【按语】
茵陈汤为《伤寒论》中之名方,其中茵陈清热利湿,为除黄之要药;栀子、大黄清热泻下。加用枳实、厚朴、芒硝则通腑泻下;赤芍、山楂、丹皮、丹参活血化瘀;茯苓、滑石渗湿,使湿热从二便而去,黄疸消退。现代医学认为,茵陈及所含的羟苯乙酮具有显著的利胆的作用;栀子清热,并对胆红素增高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大黄有利胆,消灭杀菌的作用,还可使HBsAg转阴。有研究证明,茵陈汤具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微循环的障碍,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等作用。在茵陈汤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腑泻下等药物治疗黄疸,有利于黄疸消退,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方源】
《加味茵陈汤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75例》[张小钦.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43-44]。
【组成】
茵陈50~8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0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焦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验案】
赵某,男,29岁。
主诉:身目俱黄,小便黄,逐渐加重3天。
检查:身目俱黄,困倦,乏力,胁痛,恶心,呕吐,腹部痞满,便秘尿少色黄。乙肝五项: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ALT 1052U/L,TBIL 145μmol/L。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茵陈6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5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郁金12g,竹茹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二诊:2周后,身黄基本消失,仅目、面尚黄,小便色淡,大便为黄软便,胁痛减轻,食欲明显改善。ALT 198U/L,TBIL 32μmol/L。继续按原方治疗。
三诊:继续治疗至1个月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痊愈而出院。
【按语】
茵陈汤为《伤寒论》中之名方,其中茵陈清热利湿,为除黄之要药;栀子、大黄清热泻下。加用枳实、厚朴、芒硝则通腑泻下;赤芍、山楂、丹皮、丹参活血化瘀;茯苓、滑石渗湿,使湿热从二便而去,黄疸消退。现代医学认为,茵陈及所含的羟苯乙酮具有显著的利胆的作用;栀子清热,并对胆红素增高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大黄有利胆,消灭杀菌的作用,还可使HBsAg转阴。有研究证明,茵陈汤具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微循环的障碍,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等作用。在茵陈汤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腑泻下等药物治疗黄疸,有利于黄疸消退,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