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误区 恐惧抗病毒药耐药和发生病毒变异
摘要(1)初始治疗不考虑耐药 患者从治疗初始就要选用快速强效降病毒、极低耐药率的治疗方式。临床观察表明,耐药率高会阻碍乙肝的长期治疗,抵消抗病毒的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等不良后果;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将
(1)初始治疗不考虑耐药
患者从治疗初始就要选用快速强效降病毒、极低耐药率的治疗方式。临床观察表明,耐药率高会阻碍乙肝的长期治疗,抵消抗病毒的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等不良后果;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将限制未来的治疗选择,让患者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严重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是一种公认的强效抗病毒,耐药发生率低的手段。
(2)认知盲点,忽视耐药
目前,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乙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的隐形屏障。但由于部分乙肝患者的认知局限,在初始治疗时就对耐药问题缺乏重视,使原本可以顺利的病情控制过程平添暗礁。
耐药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仅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就会对每位患者在耐药发生后的第一年,造成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而且这些还不包括治疗药物本身的费用、患者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等。而患者增加原有的门诊访视和实验室检查的频率,无疑也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而且,当乙肝患者出现耐药后,即便更换药物,加大剂量,也摆脱不了“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导致病毒加速复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仅使病情恶化,也将治疗周期无限后延,使治疗负担不断增加。
对策:耐药的产生与多因素有关,除药物本身发生耐药的几率不同外,盲目停药再用药也是诱发耐药的原因之一,乙肝患者应尽早意识到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在初始治疗时听从医生的安排,认真、坚持用药,选择高耐药基因屏障和强效抑制病毒的药物,均可以降低耐药风险,保障持续疗效。
(3)害怕耐药,很多人因为耐药就不治疗了
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如果用药半年病毒不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话,一般不能下降到每毫升血10000个病毒以下,就要考虑加药或者换药,不等耐药出现就抢先处理。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有数据表明,108名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片)长达5年,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5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5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对策: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
目前耐药率最低的核苷类药物是恩替卡韦,因此我国的防治指南中都将其推荐为一线药物。另外,一项最新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7年后,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还能显著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选择抗病毒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如果是育龄青年、近期有怀孕计划的患者不推荐用核苷类药物,因为这类药难以在短期内停药。
(4)抗病毒治疗担心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虽乙肝病毒-DNA的滴度很高,肝功能也长期异常,但由于过分地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这就使病毒在患者的体内不断地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是导致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而导致肝癌。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变异,但每年人们都会制造出新的疫苗来。同样,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青霉素后,就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改用其他的药物继续治疗。
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乙肝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5)担心突变,逃避治疗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类药拉米夫定。但是,拉米夫定也有其局限性,一部分患者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6-9个月产生耐药。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拉米夫定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拉米夫定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失去了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
患者从治疗初始就要选用快速强效降病毒、极低耐药率的治疗方式。临床观察表明,耐药率高会阻碍乙肝的长期治疗,抵消抗病毒的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等不良后果;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将限制未来的治疗选择,让患者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严重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是一种公认的强效抗病毒,耐药发生率低的手段。
(2)认知盲点,忽视耐药
目前,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乙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的隐形屏障。但由于部分乙肝患者的认知局限,在初始治疗时就对耐药问题缺乏重视,使原本可以顺利的病情控制过程平添暗礁。
耐药不仅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仅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就会对每位患者在耐药发生后的第一年,造成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而且这些还不包括治疗药物本身的费用、患者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等。而患者增加原有的门诊访视和实验室检查的频率,无疑也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而且,当乙肝患者出现耐药后,即便更换药物,加大剂量,也摆脱不了“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导致病毒加速复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仅使病情恶化,也将治疗周期无限后延,使治疗负担不断增加。
对策:耐药的产生与多因素有关,除药物本身发生耐药的几率不同外,盲目停药再用药也是诱发耐药的原因之一,乙肝患者应尽早意识到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在初始治疗时听从医生的安排,认真、坚持用药,选择高耐药基因屏障和强效抑制病毒的药物,均可以降低耐药风险,保障持续疗效。
(3)害怕耐药,很多人因为耐药就不治疗了
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如果用药半年病毒不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话,一般不能下降到每毫升血10000个病毒以下,就要考虑加药或者换药,不等耐药出现就抢先处理。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有数据表明,108名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片)长达5年,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5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5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对策: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
目前耐药率最低的核苷类药物是恩替卡韦,因此我国的防治指南中都将其推荐为一线药物。另外,一项最新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7年后,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还能显著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选择抗病毒药物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如果是育龄青年、近期有怀孕计划的患者不推荐用核苷类药物,因为这类药难以在短期内停药。
(4)抗病毒治疗担心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虽乙肝病毒-DNA的滴度很高,肝功能也长期异常,但由于过分地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这就使病毒在患者的体内不断地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是导致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而导致肝癌。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变异,但每年人们都会制造出新的疫苗来。同样,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青霉素后,就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改用其他的药物继续治疗。
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乙肝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5)担心突变,逃避治疗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类药拉米夫定。但是,拉米夫定也有其局限性,一部分患者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6-9个月产生耐药。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拉米夫定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拉米夫定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失去了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