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又重阳:华夏文化中的重阳节
中秋过后又重阳:华夏文化中的重阳节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中秋节,人们有的远赴他乡聚会,有的留守家中,但无论如何,都会以历代相传的传统方式庆祝。和中秋类似,重阳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定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在今年阳历10月14日。虽然两个节日存在共同点,但是意义各异,中秋节是团圆节,而重阳节则更是表现了我国尊老敬贤的传统。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阳节由来已久,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据《华阳国志》记载:鲁君阏生位极人臣,却因家族争斗被贬至南川山居,与身旁的百姓朝夕相伴。当时的重阳节就是自愿攀登菖蒲山上,饮菊花酒且插上菊花,祈求神灵保佑。后来,这种习俗流传至全国,形成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
在中国古老的尊老文化中,重阳节显得更加重要。我国尊老敬老从古至今,历代流传的有关“尊老”的故事和道德警言颇为丰富。孝道之风源远流长,正因如此,中国已经有了重阳节的聚会,寓意老年人团圆、幸福、安康。应该说,每逢重阳节来临,家家户户会在这一天带着深情厚谊和诚挚友爱品味茶酒,吟诗作赋,前去看望长者,为他们送上一份祝福。
由于时间的推移,现在重阳节已经逐渐淡忘。有些人认为重阳只是一个纪念活动,对于像中秋那样有着和谐、团圆、庆祝等美好意义的节日,重阳好像显得有些无趣。然而针对这一态度,有一些专家指出:尊老文化不应该浅尝辄止,重阳本质就是尊老,有机会地展现人性中最高尚的部分。
为期一天的重阳节,尽管无法像中秋那般耀眼,但极其的纯粹。在这个节日,老人们的尊严是需要得到表彰和保护的。从古代文学经典到今天各种形式的宣传,我们不难发现重阳节一直与“尊老”相联。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精神内核,教育人们要尊老、爱老、助老、敬老。我们需要从重阳这个节日中重新认识尊老文化,厚植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促进社会全面文明。
在当今的生活中,对于老人这一群体的关怀少有。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挖掘和传承重阳节文化,让这个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利用相关机构打造出一些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相关服务,并开展一些以老年人为主题的活动,让这些长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尊老敬老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这一节日,让我们品味浓厚的民族情感、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将其活化成新时代下的冬日阳光,让重阳这一传统节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