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董如何及其研究成果
辽宁大学董如何及其研究成果
辽宁大学董如何,男,1962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著名物理学家,现任辽宁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教育经历
1980年考入辽宁大学物理系,198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在辽宁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赴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系访问学习一年。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董如何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量子信息和计算。他在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强关联体系电子结构、非幺正量子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引用数超过8000次。
董如何教授与合作伙伴们开发了“真实晶体哈密顿模块”软件包和“多尺度量子交互及新型信息技术新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平台”,该平台立足于解决基本科学问题,为新材料研究提供了工具。此外,其团队在实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创造性地在实验室中模拟体系的计算机程序中协同运用分布式计算资源。
董如何教授曾获得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他同时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中国物理学会量子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教育理念
董如何一直以来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积极推进本科生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主张强化基础训练,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科研中成长,真正掌握学科核心理论和技能,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此,他的弟子不仅在博士论文答辩中获得了部分优秀的成果和荣誉,更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不断涌现出科研新星。
未来发展方向
董如何教授目前仍在继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前沿科学的涉足,致力于量子计算和信息等方向的研究。他表示,将继续推进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并鼓励青年学者大胆创新,为我国物理学科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