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哪个皇帝建的,故宫是有几代皇帝建成的?
故宫是有三代皇帝建成的故宫是哪个皇帝建的。
在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明成祖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扩展资料: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4、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北京故宫是由哪个帝王建造的?
明成祖朱棣开始建造,是以应天府(今南京)皇城为蓝本设计建造的。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天安门城楼竣工其设计者为蒯祥。
明清两个朝代数十位帝王自朱棣开始就在这里居住办公,因为天灾人祸的原因在这里居住的帝王们在原有的规模上征集工匠对故宫进行了改造、扩建、修葺、重建等,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和样子,直到现在还在做着修葺工作。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北京,古称燕蓟之地,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不过在这3000多年中,应该分为三次建城史。
第一次,西周。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西周初年,周武王还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也就是说,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东周时,燕国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
第二次,辽金时期。
契丹统治者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不久,便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
因为这个陪都位于它所统辖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
女真人攻灭辽国后,又在北京建立了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
中都建设于辽南京的基础之上,是一座4000多米见方的城市,它的西北城角位于今羊坊店附近,东北城角坐落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周围,西南城角踞今凤凰嘴村,东南城角则立足今北京南站一带。
如果将大定、贞祐年间(1160年—1215年)的金中都图与今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区的一部分。
第三次,元朝。
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是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建设的元大都所奠定下的,忽必烈以位于今天北海琼华岛旁的金代行宫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的都城,并命设计师刘秉忠主持规划。
刘秉忠选定今天鼓楼一带为北面的中心点,与南面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棵被称为“独树将军”的大树相连,画出了一条直线,作为建立宫殿的中轴线。
1267年新城开始动工,到1272年基本完成。
建成后的元大都东西长6700米,南北长7600米,略呈长方形。
今天的长安街是它的南城墙位置,北土城是它的北城墙,东到朝阳门,西至阜成门。
元大都城图呈现出一棋盘状整齐的城市街道格局,东西、南北向各9条大街构成了全城的主干道,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住区,各居住区内又由若干条胡同平直分割。这一街道格局自此一直保留至今。大都城与中都旧城相隔400米,被称为北城,原来的中都就称为南城,南城逐渐衰落,到明朝时最终被废弃了。
此后,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
元大都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粱河水系上来,为日后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