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自人类出现以来,二百万年间,人口一直在增长,现在,地球上已经有70多亿人口了。我们知道,人们定居的地方一般会具有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等共同的特点。
不过,有些地方,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为人所定居,人口一个比一个稀疏。那么,这类地方有哪些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吧!
我先放出几个世界人口分布图,让你们对世界人口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气候寒冷、纬度高的地区
这是人口稀疏区的一类。那些地方,纬度高、气候寒冷,有的地方冻土层深厚,有的直接为冰盖所覆盖,总之,不仅食物匮乏,对于商业贸易也十分的不利,自然也就没人住了。
这类地方,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南极洲,南极点就在南极大陆上,冰盖厚达四千多米,温度在冬半年可低至近零下九十度。在这个环境下,冰变得十分坚硬,钢变得十分脆弱,稀有气体氡在这个温度下,只好凝结为固体了。更不用说人了,人一去直接冻死。
其他的都在北半球,北冰洋沿岸那些地方除了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剩下的地方 ,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岛、北欧的北侧,还有中西伯利亚与东西伯利亚 ,都成了人口稀疏区。当然,西西伯利亚的人口,也远远没达到“稠密”二字。
加拿大,它的人口集中于狭窄的南侧,北侧几乎无人定居。
俄罗斯,从图中也能看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的城镇数量,与东侧形成鲜明的对比。
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这类地方离海洋较远,水汽较难抵达,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很大。那里,气候往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往往是草原与荒漠。集中于亚洲,包括蒙古高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还有我国西北地区。
蒙古是一个人口十分稀疏的国家,其居民分布十分零散。
中亚5个斯坦的地形版地图,我们能发现:这片地方沙漠广布,城镇分布很不均衡。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这也是一类人口稀疏区。一方面,它们的海拔较高,这使它们气温较低、大气较稀薄。我国青藏地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它的空气密度仅有海平面的一半,多数人一上去会引起高原缺氧症状。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原地势崎岖,不利于交通运输。这会使居民的生活增加负担,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也比平原地区高一些。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我就不多列举了。
因此,谁又愿意待在海拔高而崎岖的高原山区呢?
中国的青藏地区。这里的平均海拔达四千米以上,大气十分稀薄。
这是美国本土的人口稀疏区,即大高原与落基山地地区。
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
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侧,总分布着沙漠。为什么呢?原来,副热带高气压带操控着下沉气流,掌管了这些地区。事实上,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着回归线地区每一个角落,而大陆东岸没事儿,那是它产生的偏东风,顺带地带走了很多水汽。
而水汽们,则很难从西侧进入了,因而回归线西侧,昼液温差大,而且十分干燥。人进去了,如果没有水供应,没两天就会干死。因而,没人会愿意待在沙漠了。
这样的地方,有不少,有横跨11国的庞大的撒哈拉沙漠,有平均每年仅有0.1毫米降水、曾83年不下雨的阿塔卡马沙漠,此外,美国西南侧、墨西哥、澳大利亚、纳米比亚、阿拉伯半岛等多地都有类似的热带沙漠。
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堪比澳洲大陆,堪称几乎无法侵犯的生命禁区。
阿拉伯半岛也分布着不少沙漠。其中以横跨4国的鲁卜哈利沙漠最大。
澳大利亚的三大沙漠。惊人的是,热带荒漠竟占澳洲大陆一半左右的面积。
湿热而又危机四伏的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多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那里气候湿润,终年高温多雨,又多分布于平坦的地区,而且生物资源与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本来,它是能居住的。但为什么,它成了人口稀疏区呢?关键的两点:一是那里危机四伏,二是湿气偏高,划破的伤口很难愈合,易致感染。因而人们也不在雨林定居了,尽管现代人类的不知多少万世祖还活在雨林。
这3个地方,集中了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热带雨林,它们即是(按大小排序):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当然,还有一些雨林“飞”到了回归线附近,北至我国西双版纳,南到马达加斯加东岸,也有小片雨林分布。
不过,说实话,这些雨林,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只是不宜居而已。
巴西西北侧的亚马孙平原。那里,流淌着全世界最大的水系,养育着4万多种热带植物。
大巽他群岛(马来群岛的一部分)示意。爪哇岛人口稠密,另3个大岛则分布着不少雨林,居民分布零散。
【完】
以上,列举了5种类型的人口稀疏区,它们自然景观各异,但它们:一个相同点,就是都不适合定居。你们觉得呢?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看法,发到评论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