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红薯、紫薯究竟有何区别?甘薯选购指南请查收!
街边的烤红薯是小农记忆中儿时的味道,轻轻剥开烤到焦黄粘着糖浆的红薯皮,里面就是没有人能拒绝的软糯绵香甜。
然而,每当小农想在家自己还原这种味道的时候却总是“翻车”,要么就是买的甘薯不够甜,要么就得甘薯烤出来后“干巴巴”的,口感不好。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甘薯品种,究竟哪一种更适合烤制?今天小农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甘薯。
甘
薯
甘薯别称番薯、朱薯、金薯、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薯、白薯、萌番薯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现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广泛栽培,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5.3%。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是优良的饲料。
甘薯是如何来到我国的?
据史书载,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福建遭到台风袭击,造成的灾荒非常严重。
经常来往于福建与菲律宾经商的福建长乐人陈经纶、陈松龙父子得知菲律宾当时已普遍种植“番薯”,而且产量很高,是救灾比较好的农作物,但当地严禁番薯出境。
于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弄到的薯蔓夹在小盒里,偷运出境,随商船运回中国。对此,《闽书》记载说:陈在“南洋”“栽取”(薯)蔓咫许,挟小盒中而来……其蔓虽萎,剪插种下,下地数日即荣。”
“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番薯进入我国后不久,闽中大旱,五谷欠收,百姓正是通过大面积种植番薯,获得丰收,从而缓解了闽中饥荒。
到了清朝初年,番薯已经传遍闽、赣、云、贵、川、冀等地。乾隆四十一年皇帝下诏书:“推栽番薯,以为救荒之备”。从此,番薯成为人民的主粮作物之一。
不同肉色的甘薯,营养和品质有区别吗?
白薯:淀粉“冠军”,饱腹感强,吃完后要减少主食摄入量。
白薯中的淀粉含量比较高,糖含量相对比较少,吃起来甜味较淡,适合煮粥喝或作主食食用。
因为淀粉多,含糖量低,口感没那么甜,因此白薯不太适合烤着吃。白薯有通便、保护心血管等功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
红薯:适合烤制的类胡萝卜素“皇后”。
红薯(黄肉甘薯)含糖量高,淀粉含量相对较低,是制作烤地瓜的首选,烤熟后的红薯口感十分柔软。也因为含糖高,使得烤出来的红薯香气浓郁,散发着迷人的焦香气。
黄肉甘薯的黄色和橙色来源于胡萝卜素,其颜色越黄,胡萝卜素含量越高。
类胡萝卜素中的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对于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和保护视力具有重要作用;α-胡萝卜素有利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预防;而叶黄素又被称为“植物黄体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它有利于视网膜和心脏的健康。除此之外,胡萝卜素、叶黄素还能防止老化和衰老引起的多种退化性疾病。
紫薯:抗氧化、保护肝脏的花青素“大王”。
紫薯因薯块中富含花青素而呈现紫色,故名紫心甘薯。
紫心甘薯因其富含花青素而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许多研究表明其具有独特的防癌抗癌、减缓大脑老化、护肝、降糖等保健作用,因而备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青睐。
紫心甘薯的“紫”从何而来?
据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的专家介绍,植物叶片等器官如果富含叶绿素,会吸收紫光而呈现绿色;如果富含花青素,会吸收绿光而呈现紫色。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27科72属植物中,比如人们常见的葡萄、紫甘蓝、桑葚等等,目前已鉴定出630多种。当甘薯薯块积累大量花青素时,它就呈现紫色,这就是人们常讲的紫薯。
紫心甘薯是科学家从甘薯品种资源中筛选富含紫色花青素的材料作为亲本,经过杂交、复交和后代筛选鉴定而选育成功的。
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重视紫甘薯品种的选育至今,已培育出近80个紫甘薯品种,根据不同用途,它们分为鲜食型和加工型两大类。
鲜食型品种主要有宁紫薯1号、徐紫薯5号、秦紫薯2号、宁紫薯4号、桂紫薇1号、桂经薯9号、福紫薯404、浙紫薯2号、渝紫7号、冀紫薯2号等。
高花青素加工型品种有济紫薯1号、徐紫薯3号、徐紫薯8号、绵紫薯9号、广紫薯8号、烟紫薯2号等。
每个品种均有自己的特性,它们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更为甘薯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专家们重点选育出这么多甘薯品种当然是因为它“不简单啦”!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自然界中寻求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