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罐头能存那么久,还不用放冰箱?
在我小的时候,不少家庭都会自制罐头。比如我妈妈,每年在西红柿最廉价的时候,都会制作许多西红柿罐头:先把西红柿洗净切好,在锅里煮透;同时另取一蒸锅,把洗净的玻璃罐头瓶和盖子蒸过,保持很烫的温度;然后取一把沸水烫过的大勺,把还在沸腾的番茄块直接舀到在蒸锅上的玻璃瓶中,装到九成满,趁热把盖子拧上。最后,再把封好的瓶子们盖盖煮15分钟,令其在锅中自然冷却后,再开盖取出瓶子,就成了。
北方的冬天,家家都只有白菜萝卜老几样,而我家幸福地吃着添加了西红柿罐头的罗宋汤。
你小时候吃过红烧肉罐头么?
红烧肉罐头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没有确切数据,不过根据历史资料可以推断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有红烧肉罐头生产。当时的罐头厂堪比“托拉斯”,养猪场、肉联厂、罐头厂一条龙制造基地。
午餐肉罐头虽然早在一战时就已发明,但中国自己生产午餐肉罐头要晚得多,直到1957年捷克食品专家到上海梅林罐头厂,才指导生产了第一罐午餐肉。当时基本仅供军用,一般人能吃到绿皮的午餐肉罐头,那说明你绝对有过硬的关系,拿来送礼更是无往而不利。
不过,对那个时候肚子里缺油水的老百姓和军人来说,保质期都不算是个事儿。曾经有一个老兵回忆,当战备物资运输通过驻地转运时,知道运的是肉罐头,流着口水却没有办法,结果还是老兵有经验,搬运那种大概是十公斤装肉罐头的时候,故意磕在地上弄坏,坏了只能就地处理,结果,这位当时的小兵吃到了最好吃的肉罐头,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回味十足。
改革开放后,物资不再紧缺,肉罐头不再是稀罕物。有人甚至会觉得红烧肉罐头顶部飘着一层浓厚的白油,过于恐怖及罪恶感。也几乎不会有人捧着一罐冰冷的红烧肉罐头大吃特吃了。
如今,午餐肉除了涮火锅的时候扔几片,一般人大多也会选择包装更简单轻便的火腿肠。不过,还是有一些真正的午餐肉爱好者,比如我一朋友,据她自己说吃遍了能卖到的各种国产、进口品牌的午餐肉罐头,最好吃的方法当然是裹着蛋液炸着吃。
一些超市的货架上,也依然能见到红烧肉罐头,说明这种食品并没有从生活中消失。美食达人支招说,用红烧肉罐头炖白菜很好吃,也不那么油腻,快手菜哟!
罐头的保鲜依靠的不是防腐剂
说起来,罐头的历史可要比防腐剂的历史悠久。据考证,罐头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为了远征军的食物供应,拿破仑重重悬赏,要找到食物长期保存的方法。于是就有聪明人挺身而出,献上了制罐头这个妙法(跟自制西红柿罐头方法一样)。
罐头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与防腐剂毫无关系。
如果将罐头视为食品的储藏方式,它是最年轻的一种。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来人类想出过许许多多的办法,如烟熏、日晒、盐腌等。
如果要论形神兼备,中国最早的罐头类实物,就要属湖北荆门的包山楚墓中出土的陶罐。这12个完全密封的陶罐,是公元前316年埋下的。密封陶罐采用多重密封工艺,泥封、苇叶隔层、草饼覆盖二层绢包裹。有的密封陶罐,“附送”带提手的编花竹篓,带结上盖封泥,封泥下还插有标签牌,标明内装食品名称。
在我国古籍中也有关于罐头食品的制作方法的记述。《周礼》记载“王举则醢人共醢六十瓮,以五齑、七醢、七菹、三臡实之”,这是“罐头食品”的发端。可见,早在周朝,我国先民已经懂得使用罐藏保存食物,但由于方法简单,与工业化的罐头食品相去甚远。
罐头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拿破仑时代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罐头食品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罐头正式被大众所认知,由军队士兵口粮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清朝末年,外国罐头食品一经输入,以其制品精良、食品保存持久且便于旅行送礼等优势风靡一时,销量连年增长。鉴于此,国内商人相继仿效,试图“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始生产制造罐头产品。
1897年,上海泰丰罐头食品公司和常州颐和公司先后设立。
1905年,汕头成了美香罐头有限公司。
1912年,上海又成立了协贞、协和等罐头食品厂。
1914年,泰康罐头食品公司在济南成立。
1916年,香港成立马玉山公司。
1923年,上海冠生园公司成立。
自此,各地罐头食品公司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而旧式的食品商店也跟随着这股潮流,逐渐采用新的方法制造罐头食品。
民国初期,我国罐头食品制造业有七大中心,分别为广州、汕头、厦门、福州、上海、苏州及扬州,产品涵盖蔬果、禽肉、水产、糖果、饼干及酱汁几大类。其中禽肉罐头主要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等,现在常见的午餐肉罐头还未自己生产,红烧肉罐头也还没出现。
中国人最早接触午餐肉罐头在二战期间,美国出产的午餐肉在那时传入上海等地,当时国民党士兵也有幸吃到这种洋货。
抗战结束后,大量的午餐肉罐头作为救济食品运到了中国。中国老百姓们明显对这种洋玩意儿有自己独特的吃法,其中最流行的还是切碎了炒饭,对于战争中饱受饥馑的国人来说,印着US的铁皮罐头就是最高的美味了。
想看更多美文,关注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