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社交恐惧症”者的成长史:没有什么恐惧不可面对
文 | 恺 助教 | 花花
六年前,我还是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还在为要不要从事新闻行业而纠结。
六年后,我已经成为新疆一个地级党委宣传部下属网站的主管,并在一年内收获两个新疆新闻奖。我的事迹被新华社、《解放军报》报道,新华社还配发英文稿,在官方Twitter账号上发布,数小时内就有十万点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可能不算了不起的经历,但是作为一名“社交恐惧”者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却很难得。
回首过往,我百感交集。我个人的成长史教会了我如何挣脱“恐惧”的牢笼,更加自信、更加坦然地面对一切挑战。
01 社交恐惧,曾让我的社交如同悲剧
我从小性格内向,不敢跟人说话。坐车到站的时候害怕跟司机说下车,导致要么坐过站,要么跟着别人提前一站下,再走一段路。
在哪里,我都是不言不语地“小透明”。有时想起小时候一件不得体的事,虽然过了很多年,还会羞愧到想原地爆炸。
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我高考时特意报了新闻专业,然而没什么用,知道一些采访知识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大方。
大三实习,我在一家都市报坐了两个月冷板凳,愣是没敢跟带我的编辑老师说话。
直到实习结束要离开了,妈妈给我寄了些特产,让我送给老师表示感谢。我才附了张感谢的小字条,用发抖的声音交给老师。
转身的时候,我心里一生叹息:难道我的一生都要在这样莫名其妙的恐惧中度过吗?
绝对不可以!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对“社交恐惧”宣战。
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当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改变现状”的种子,我神奇地发现,这股强大的力量竟然帮助我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长为我现在满意的样子。
02 直面害怕,到逆风的地方锻炼飞翔
罗斯福说:“我以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
唯一值得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毕业后,我决定按着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尽力面对内心的惧怕。我跑到了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我想,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不得不主动跟人接触呢,好像是销售。于是,我就接连应聘了好几个销售岗位。
做销售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折磨,也是非常大的锻炼。为了突破不敢讲话这道关,我第一个岗位就是做电话销售。在打每一通电话之前,我都要跑到洗手间做长长的心理建设,结果第一个月一单也没签。我继续做了一个月,虽然还是没签单,不过对于跟人说话好像没那么害怕了。
我于是换了一份户外销售工作,跟同事们一起到市场上发广告。由于一些人接到传单后扔到了地上,我被市场管理人员追赶着骂。就这样又工作了一个多月,我终于有了销售业绩。
当我拿到业绩工资的时候,我非常高兴,我知道,我可以从事新闻专业的工作了,毕竟采访别人,比从别人口袋里赚钱要容易吧。
经过这段训练,我发现,人以为的不能突破,其实有可能是没有逼自己。猛药治沉疴,在逆风的地方,锻炼飞翔,我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03 选择一个被鼓励的环境,学会接纳自己
有“社交恐惧”的人,一般是对自己不够接纳,害怕被别人嘲笑和拒绝。
虽然,经过一段密集的训练,我有了一些突破,但这成果还很脆弱。我需要找到一个被鼓励的环境,不能再因受伤而退缩。
我没有留在竞争相对激烈的乌鲁木齐,而是选择来到南疆一个地州级日报,通过考试进了事业编制,成为了正式记者。
在这个地州,只有这一份报纸,而且是党委机关报。所以,虽然我是刚入职的新人,但无论到哪里,我都会受到尊重。受访者即使年龄比我大很多,也会喊我“老师”。这就是平台的好处。
因为职业原因,我可以去很多常人不能去的地方,见到很多常人见不到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我相信在采访的过程中,肯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大家基本上都担待了。在这样一个宽容的环境里,我逐渐建立了信心。
从前见人就脸红、说话就结巴的我,甚至还学会了“间歇性脸皮厚”。比如在一次参加亚欧博览会采访时,用蹩脚的英语采访外交官、外商,还“相谈甚欢”。
04 抓住关键机会,勇于展示自己
“社交恐惧”者可以通过不断展示自己,巩固信心。
在报社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大部分人几乎都不看报纸了,要有影响力,必须做新媒体。那时,我还是报社资历最浅的新人,但我想清楚后,写了一份报告,“上书”单位一把手,建议报社建网站、开公众号、做App,还自告奋勇地愿意承担建设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很正式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虽然,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我没有气馁,继续筹划着如何实现这件事。
几年后,我参加“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到村里驻村一年。有一次从新闻中了解到东部某省份投资了一大笔钱,支援我们地州建设一个网站。
结束驻村后,我回到报社,打听到网站的建设地点,专程跑去看。后面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找机会到宣传部打听一下网站建设进度。
没想到网站建好后,地区真的把它划给报社代管,由于我很早就表现出了对网站的兴趣,报社派我和几名同事去筹建团队、开展内容运营。
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到了网站。大概半年后,负责管理网站的主任由于搬家到乌鲁木齐而离职,我顺位成为负责人。
我负责的网站平台,特别是公众号,逐渐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在网站上发布的新闻,经常会被各大域外媒体转载,网站公众号也不时会有十万+的点击量。
很快,我有了第二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有一次,一个央媒记者团到新疆采访,来到我们地州时,我作为地方媒体代表陪同。最后一天采访结束后,有一点段时间,接待组留给了记者们去购物。
我和两名对购物没兴趣的记者呆在车上聊了会天,没想到他们对我的驻村经历表示出兴趣。作为一名媒体人,从他们的问题中,我敏感地意识到原本简短的聊天,就快变成人物专访了,所以我尽量配合地“给料”。
果然,没过多久,他们相继写出稿件并在各自平台发表,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两篇央媒报道。
而第三次展示自己,是复利思维的应用。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投稿到自治区的一个官方公众号平台,结果作为该公众号的头条发布,有了几十万的点击量。
作为一名不喝酒、不赴饭局,被很多人认为是“非典型”的媒体人,我抓住关键的机会,勇于展示自己。在南疆相对陈旧的媒体环境中打开一些新局面,造成一些小声势,也从一个报道别人的人,成为一名被报道者。
写在最后
人活在关系中,需要与人连接,也需要被关系滋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有社交恐惧的人面对着怎样的困难。
要跨越这道障碍,社交恐惧者必须有强烈的愿望去支撑自己做出改变。心存盼望,并且把盼望作为锚点,机会才会如约而来。
社交恐惧者需要直面恐惧,合理地接纳自己表现得不完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到一个能被鼓励的环境中,逐渐建立信心;同时,还要在积累中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给恐惧以迎头痛击,才有可能让自己完全走出阴影。
克服“社交恐惧”症,我做到了,相信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