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疫情“冲击波”
来源:乐居财经
乐居财经 林振兴 发自北京
位于北工大的熊猫公寓,正门被金铜色的铁链紧紧锁住,周围异常冷清,路过的行人无一驻足停留。似乎没人关心,这个曾经熙熙攘攘的青年社区,如今却变得一片沉寂。
有人在朋友圈发问:熊猫公寓怎么了?
在长租公寓残酷的洗牌大局下,发展势头不错的熊猫公寓也止步于2020年了?
熊猫公寓2017年定过一个宏大的目标:3年内达到30万套房源的托管量级。然而,梦想却不及现实的骨感,CEO王玺龙早在去年就悄然退出了这个平台,履任至新公司。
从万间房源到陆续“闭店”
与其他地产商的长租公寓业务依附地产业务不同,熊猫公寓是从石榴集团孵化出的一家内部创业公司。创始人正是前CEO王玺龙。王玺龙曾是石榴集团一位优秀的年轻员工,他于2015年开始在石榴集团内部创业。
2016年12月,熊猫公寓的运营主体——阿那亚科技创立,注册资本900万元,由北京麦金莱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龙成文宇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股70%和30%。
穿透股权后,熊猫公寓最终受益人为崔巍和桑春华,分别持股54.7778%和39.6666%。崔巍现任石榴集团董事长,而桑春华则是石榴集团总裁。
石榴对熊猫公寓“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不仅集团会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环节进行辅导,比如说财务部门、成本部门、工程部门等,还对其融资亲力亲为。目的则是在熊猫公寓成熟之后,未来可能会逐渐从集团分离出来。
2017年9月,熊猫公寓获得由富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发起的一笔金额未知的天使轮。而富达投资也是崔巍和桑春华共同全资持有的一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专注于投资房地产领域,部分投资新材料领域。
按照开发商进入长租公寓的套路,往往是选择自持物业试水。熊猫公寓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公开市场拿房源。据介绍,熊猫公寓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就是从93个项目中甄选出来的,首店位于北工大。
熊猫公寓官网显示,其北京门店包括北工大店、百合湾店、十里河一店、十里河二店、十里河三店、酒仙桥店、四惠一店、四惠二店、四惠三店、四惠四店、四惠精品店、大葆台店、良乡店、石景山店、清水湾店、垡头店、燕郊一店等,管理房源15000间,为40000人提供居住服务。
然而,在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北京集中式长租公寓榜单》中,熊猫公寓包括北工大店在内的5家门店,在二季度均解约,房源和门店数量从上季度开业房源规模榜第3,明显下滑至第10,房间数共计1119间。据内部员工透露,目前还保留一部分熊猫公寓门店仍在运营中。
阵亡名单里的长租困局
长租公寓并不是人人皆可做的生意。
长租公寓研究机构房东数据显示,2019年53家长租公寓出现经营问题,其中光是资金链断裂及跑路的就有45家。而今年上半年陷入资金链断裂、跑路、倒闭的长租公寓已经超过一半。在风口中,已有一个长长的“阵亡”名单,如GO窝公寓、Color公寓、V客青年公寓等。
已经登陆纳斯达克的青客和蛋壳公寓,也用数字揭示了诸多长租公寓运营企业所面临的亏损问题。
今年2月,被称为“长租公寓第一股”的青客公寓爆出资金链危机。因青客公寓拖欠房东租金,上海、杭州、南京等多地青客公寓的租客一度被断水断电断网,甚至被赶出公寓。紧接着6月,蛋壳公寓公司重要管理者的高靖,也因被地方政府部门调查,不得不缺席公司的日常管理。
资金链吃紧已成为各大长租公寓企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这背后,熊猫公寓不仅要面临中介系、开发商系、创业系的直面厮杀,而且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使得整个它进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局。
上半年的疫情高峰时期,许多城市进入隔离状态,人员流动急剧放缓。大批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难以回到城市,于是很多长租公寓的空置率大幅上升,整个长租行业陷入阶段性停滞。6月中旬,北京新冠疫情的再次反复,随后多个区域风险等级提升,使得刚刚回温艰难起步的长租市场再次蒙上了阴影。
除了疫情导致出租率大幅下滑,造成收入减少之外,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与当下长租公寓商业模式的缺陷有关。
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租户收取租金,然后减去前期投入的收房成本和装修成本,但由于这两项成本都比较大,因此长租公寓的利润空间并不大。
SOHO董事长潘石屹曾对外表达过对长租公寓模式的不看好,因为其回报率只有1%,是不赚钱的生意。一套长租公寓,叠加租金、管理、装修、运营成本后,利润已经基本抹平。
这种单一收益、单一融资、用亏损换增长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脆弱,一旦碰到市场下行,融资和租金收入都会受到沉重打击,现金流断裂只是时间问题。
不禁感叹,又有多少长租公寓的发展道路止步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