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2024-01-06 10:01:42 汽车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为什么久放的电动车电瓶会饿死,如何预防电瓶饿死?饿死的电瓶还能救活吗?如何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一:电动车电瓶饿死的原因1.电瓶自放电电瓶饿死的原因是

为什么久放的电动车电瓶会饿死,如何预防电瓶饿死?饿死的电瓶还能救活吗?如何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一:电动车电瓶饿死的原因

1.电瓶自放电

电瓶饿死的原因是电池长时间不用电池自放电,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逐渐减缓甚至停止,导致电池无法正常充放电。如果电瓶长时间处于亏电状态,就会导致电瓶饿死,无法再进行充电和使用。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2.电动车线路漏电

电动车使用时间久了,线束有可能因短路老化造成绝缘层脱落,使铜丝裸露在外,这种情况下电动车若长期放置不用,可能会因短路导致电瓶电量放光。当电动车的线束短路时,电流会直接通过短路点,而不经过电瓶,导致电瓶无法正常充电和放电。

二:预防电瓶饿死的方法

1.定期充电

长期放置不用的电动车需要充足电放置,因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应每隔半个月为电瓶补充一次电,这样可以保持电瓶在满电状态,对于保持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2.断开电瓶负极

若家中的电动车长期不用,除了充足电放置以外,也可以采用断开负极线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需要找到电动车电瓶的负极线,通常负极线是黑色的,并且连接在电瓶的负极上。然后,使用工具松开负极线的螺母,将负极线从电瓶上拆下来。

最后,将负极线的末端用绝缘胶布或绝缘套管包裹好,避免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以免引起短路。

再次使用电动车时,将负极线的接头与电池负极相连,然后,使用工具将负极线的螺母拧紧,避免负极线松动。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3.避免电动车露天停放

长期放置不用的电动车应尽量将它停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潮湿环境停放。每半个月给电瓶补充一次电。在给电瓶进行补充充电时,应该使用原装充电器或者符合规格的充电器,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充电器导致电瓶损坏。同时,在充电时应该注意电瓶的温度,如果电瓶温度过高,应该及时停止充电,避免电瓶损坏。

4.关闭电动车空气开关

电动车长期放置不用,关掉车上的空气开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自放电的速度。但是,即使这样做了,也要每个月为电瓶补充一次电,让电瓶保持在满电状态,以避免电瓶亏电。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三:电瓶已饿死的解决方法

电动车放了几个月不骑,电池饿死了电也充不进去,还能救活吗?今天境心告诉大家几个方法,轻松解决饿死的电池。

饿死的电池一般插上充电器以后,充电器显示绿灯不充电,你只需要打开钥匙,轻松拧动转把,让电动车的后轮转起来,再看充电器是不是已经变成红灯开始正常充电。如果充电器正常充电就这样保持一段时间,大多数电池都能“起死回生”。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也可以采用低压充电法,如果你的电动车是60伏20安的,那么,可以采用48伏20安的充电器给电池充电。等到电池电压有明显回升的时候再使用60伏20安的原装充电器给电池充电。

如果以上方法不行,就要将电动车推到维修师傅那里,将电瓶拆下来,单独对每只电瓶进行充电,有很大的几率能激活电池。最后实在不行,可以选用带有修复功能的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

四:知识延伸电动车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 不过度充电: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从而缩短电池寿命。因此,建议在充电器提示充满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

2. 不过度放电:过度放电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将电池电量耗尽。在电量下降到 30%左右时,应及时充电。

3. 避免高温环境:高温会对电池寿命产生负面影响。在夏季使用电动车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选择在遮阴处停车或使用防晒罩等措施。夏季使用电动车回来以后要让电池冷却一个小时以后再充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电池鼓包变形。

电动车电瓶饿死怎么办?

4. 定期充电:即使不经常使用电动车,也应定期给电池充电,以保持电池活性。

5. 注意充电器质量:使用质量低劣的充电器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建议使用原装充电器或经过认证的充电器。

6. 定期检查电池:定期检查电池外观,如发现鼓包、漏液等现象,应及时更换新电池。

总结

电动车电瓶饿死的原因是长期久放不用,电池自放电最终电量放光。可采用定期充电、断开电瓶负极、避免电动车在露天环境中停放、把电动车停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关闭电动车空气开关,达到降低电池自放电的目的。但仍需对电瓶进行定期补充电,让电瓶处于满电状态。正确使用和保养电动车电池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经济性。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