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这6种病容易找上门!做好这几点,秋冬少生病
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
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这个节气,如何养生?
一起来看专家秋季养生秘诀
01
心血管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秋分时节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
1.可通过保暖,避免机体受到寒冷的过分刺激。
2.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大量活动反而会加重心血管系统负荷,所以应当采用散步、太极等轻度运动,不宜剧烈运动。
3.饮食保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高糖,加大心脑血管风险。
02
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秋分时节如何保护肺部健康?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2.保持健康饮食,多吃润肺的食物,适当多喝水以防燥邪伤肺;
3.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强肺脏功能;
4.戒烟,避免二手烟等导致肺部受到伤害。
03
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秋分时节如何预防皮肤干燥?
1.饮食调护:少食辛辣,以防伤及阴液,使机体外受燥邪,内受火灼;多进食滋阴养血的食物,如大枣、枸杞、百合等。
2.外用巩固:可使用维生素E乳膏、凡士林、补水面膜等保湿锁水的基础护肤品进行预防,夏季常用的清爽型护肤品可换为滋润型。
秋分时节如何预防口干舌燥?
1.秋季以燥为主,要注意养阴,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西红柿等,减少热性食物摄入,比如牛羊肉、姜蒜等;
2.燥易伤津,需要补充水分;
3.秋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水温不能过高;
4.运动适量,切忌出汗过多,损伤人体津液。
04
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秋分时节如何调理脾胃肠?
1.秋天以燥为主,秋燥易伤阴,故膳食主要以养阴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
2.秋收冬藏,宜收敛不宜消耗,所以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秋粥宜人”,以食清淡而健脾的淡粥为宜,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天气变凉,注意保暖,特别注意暖胃。
05
过敏性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的繁殖,易引起过敏。
秋分时节如何预防秋季过敏?
1.预防过敏应从增强免疫力入手。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A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以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的发生。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也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措施。
3.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也是预防过敏的关键。
秋分时节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1.佩戴口罩:保持鼻子的温度,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勤晒晾被褥等;
2.药食同源:症状轻者可以服用生姜红枣汤,生姜5~7片,红枣3枚,煎水服用。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功效,减轻症状;
3.艾灸: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每穴灸20分钟左右,可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06
抑郁烦躁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秋分时节如何调理情绪?
1.坚持运动,多晒太阳:可每日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锻炼,动能升阳,阳气能推动气血的运行,阳气充足,更易缓解内心受负面情绪的影响。
2.刺激膻中穴:生气、郁闷、焦虑、不开心时,可拍打或按揉膻中几分钟,舒畅气机,让自己情绪稳定。
增强免疫力这样做
秋分时节天气渐凉转寒,可通过艾灸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穴位可选膻中及足三里穴,“气会膻中”,灸之可疏通经气、温脉。此法能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作。灸足三里穴可温补脾胃,适合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