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会伤身!这几类人群尤其要小心

2024-01-08 08:22:07 健康常识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上周末,广东今年首个回南天终于杀到。墙面、地面、玻璃都在流汗,我们体内也湿气十足。 这种潮湿的“回南天”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还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的复发;高血

上周末,广东今年首个回南天终于杀到。墙面、地面、玻璃都在流汗,我们体内也湿气十足。

 

这种潮湿的“回南天”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还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的复发;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病人,如果没按时服药、监测血压,也容易出现脑中风、心梗等急性发作。

 

很多人不知道,口中发黏,胃口不好,头部胀重,昏昏欲睡,其实不是“春困”而“回南天”引发的身体不适,几乎人人可中招。

 

“回南天”里,有什么养生要点需要注意呢?

 

“回南天”高发疾病要注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指出,回南天是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如皮肤病、关节病、妇科病、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防范工作绝对不可少。  

 

1.心脑血管疾病

李建军称,回南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造成血压强烈地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而对于本来就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容易形成血栓或脑出血。

 

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宜在回南天前后及时做好身体检查,坚持规范用药,既要加强预防,防止病情发展或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2.风湿关节痛

风湿骨痛患者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老人,绝大部分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

 

李建军表示, “回南天”一到,湿度过高,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

 

这个时候,每天最好抽一个小时左右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治疗。

3.皮肤病和妇科病

由于回南天天气潮湿,真菌的生长速度快,容易引发真菌、霉菌感染,是湿疹、手足癣、过敏性皮肤病等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高发季节。回南天时,人们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适当穿戴,避免身体大量出汗,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情复发。

 

潮湿闷热天气最有利于虫螨的生长,宜加强通风换气和保持环境干爽。使用空调前先清洁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和尘螨的扩散。有过往病史的患者,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以往的诊断,涂抹一些抗真菌类的药膏,但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

4.胃肠道疾病

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加快,食物更易腐烂,食用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同时,春天空气湿度大,也容易令肠胃功能紊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高。

 

中医认为,回南季节,湿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因而加强脾胃的培护和调理,才是防湿祛病的根本。回南天在饮食方面要清淡、规律,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平时还应加强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提高免疫力。

“回南天”会伤身!这几类人群尤其要小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摄

春季养生要遵循五个原则

 

春雷响,万物生,伴随着淅沥春雨而至的,还有初春早晚的凉意,以及春季常常挥之不去的困意,“春困”应该怎么缓解?“春捂”是什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病区区长林玉洁主治医师透露,春季养生主要可以遵循五个原则:早睡早起去“春困”、穿衣下厚上要薄、“春捂”保暖防感冒、预防疾病莫大意、饮食清淡少油荤。

 

这些体质赏花须谨慎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清晨可到阳台,河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打太极、慢跑、做体操等,年轻人则可进行一些球类活动。春游、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也能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适应春天的升发之气。

 

在惊蛰节气,气温迅速回暖,冷暖空气交替,乍暖还寒,是感冒、流感、皮肤病等疾病的高发期。”林玉洁主治医师提醒,市民朋友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体虚者少去人群密集地方或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动。同时,春季是风疹、麻疹等皮肤病的高发期,有花粉过敏史或患有哮喘疾病的人群,要谨慎参加赏花活动,避免到油菜花等花卉盛开的地方。

 

“春捂”保暖,调息护肝

 

不少人在早春时节会穿着裙装、轻薄的衣服,林玉洁主治医师认为,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有不利影响。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甚至会引发关节的问题。因此,春天在穿着上市民朋友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林玉洁主治医师强调,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能伤肝。肝气最讲究生发条达,就像发芽抽丝的柳树一样,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是积极向上的,一旦肝气不舒,这股向上生发的劲儿被抑制住了,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心情烦躁、胁肋胀痛、小叶增生、抑郁、失眠等等,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市民朋友们可以通过多做艾灸、多泡脚等方式缓解不适。

 

春季这样用餐更健康

 

在膳食上,市民朋友可以从清淡适宜、温和养肝等方面进行搭配:

 

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也应少吃。春季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

 

调养脾胃:淡食物配粗粮。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多喝粥和汤,比如小米粥、面条汤等,也可以配点凉菜,这样的饮食具有“清火”作用。多吃新鲜的蔬菜、大枣、山药、莲子及豆类,在调养脾胃方面有不错的功效。

 

禁忌大热、大寒。春天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进食中要避免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春天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注意掌握食物的阴阳互补。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可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注意养肝。春天也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可以吃些补肝益肾、疏肝理气的如枸杞、桑葚、当归、天麻、佛手、玫瑰花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菊花茶、薄荷水等饮品在春季饮用可以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

 

要多吃时令菜。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荠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葚、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食疗推荐

 

“回南天”潮湿,最易犯脾,很容易让人体出现脾损、脾弱症状。宜适当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扁豆、薏苡仁、芡实、山药、茯苓、赤小豆等,能起到祛湿利尿的作用,以下几道春季袪湿食方,今天就煲起来吧。

 

1.冬瓜汤

材料:冬瓜、葱花、姜、盐、食用油。

 

做法:冬瓜洗净切片;放入冬瓜片、姜米、食用油少许;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分钟。调入食盐,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暑;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

2.黄豆芽排骨汤

材料:黄豆芽1斤、排骨1斤、红萝卜半条、姜片几片、盐少许。

 

做法:排骨烫一烫去血水洗净,沥干。红萝卜削皮切块,黄豆芽洗净。排骨、黄豆芽、红萝卜与姜片同时放入清水锅中,炖煮1个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补钙。

3.南豆二香化湿茶

材料:南豆花10克,香薷3克,藿香3克,芦根10克。

 

做法:上四味泡茶饮。

 

功效:化湿和中解暑。适于暑湿内困,胸闷脘痞,纳少便粘,尿赤者。

4.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材料:木棉花4~6朵(晒干),猪脊骨半斤,薏米30克,少量陈皮、生姜,盐、葱花适量。

 

做法:猪脊骨、薏米、陈皮、生姜加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半小时;放入木棉花慢炖;最后放入盐调味,撒上葱花即食。

 

功效:清热健脾祛湿。适合便粘不尽,腹胀,口干口腻,身困乏力之人。该汤偏凉,脾虚偏寒之人不宜,孕妇不宜。

5.茵陈扁豆茯苓粥

材料:茵陈25克、扁豆2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茵陈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扁豆、茯苓、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补脾胃、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便溏者。

6.鸡骨草煲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50克,新鲜猪横脷1条,黄豆100克,生姜少许。

 

做法:黄豆洗净后浸泡1小时备用,猪横脷洗净焯水备用,鸡骨草洗净后放入清水1000毫升,煮开后放入猪横脷、黄豆、生姜同煮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解毒。适合于肝胆湿热证之中热偏重的人群,症见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者。如果不喜欢猪横脷的味道,也可以改用瘦肉或者排骨,用量约100克。

文:健康有约工作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黄睿、张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群智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