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不舒,惹来一身病
受访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梁国英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机是不断升降沉浮的,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身体会上热下寒,百病丛生。肝脏作为人体的“将军之官”,是气机最易出问题的器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梁国英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肝脏的病理特点——“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肝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表现为:气机失调、血液生成运行异常、消化吸收功能异常、精神情志改变、水液代谢失常。这些肝脏病机特点若不能有效化解,会给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当肝气郁结时,必然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最典型的表现是情志失调,以精神抑郁常见。肝气郁结并不单单是心情郁闷那么简单,时间久了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出现肝炎、乳腺增生、慢性咽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问题。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为主。通肝经,重在一个“推”字。可先左脚后右脚,用力从脚背处沿着脚缝向脚趾的方向推,产生酸痛感觉,每只脚各50遍;也可双手握拳屈肘,肘关节用力把肋部夹紧,然后做手臂伸直弯曲的动作,使大臂反复在肋部充分摩擦直至发热。日常还应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推荐一个疏肝解郁的食疗方:茉莉花3~5克,白砂糖适量,茉莉花、白砂糖加清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饮用。或茉莉花以沸水冲泡加适量白糖代茶饮。
肝火上炎。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就是郁久化火,气火上冲,犯到胃部,人会出现胃部疼痛、腹部胀满等症状;犯到肺部,会出现咳嗽气逆、胸胁痛、心烦口苦等症状;犯到头部,会有急躁易怒、目赤肿痛等症状。给肝脏灭火,中医的方法是穴位点按。可选足窍阴(足第4趾外侧)、风池(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期门(胸部乳头直下处)等穴,按至发麻为宜。也可推拿按摩胁下、上腹、缺盆(锁骨上窝中央)等处,每日1~2次,每次5分钟左右。食疗可选用夏枯草60~100克、瘦猪肉30~60克煲汤食用。另外,平日饮食忌暴饮暴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饮食不宜过热。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表现出面色无华、口唇淡白、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可出现眼花、视物模糊;肝五体在筋,肝血不足不能荣筋,则出现肢麻筋挛;肝五华在爪,致爪甲淡白。肝血虚导致冲任不足,血海空虚,女性表现为月经少、闭经。肝血不足的人群,平时可通过穴位按摩养肝血、排肝毒。具体方法是:腿屈膝端坐,用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按压大敦穴(足母趾末节外侧),手法同上。按揉不要用太大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食疗补肝血效果也不错,具体方子是:鸡块、当归、黄芪、枸杞各一小撮,五片姜片,食药材洗净放入炖锅,加入姜片,两勺黄酒,少许盐,加满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炖40分钟,取出加入味精即可。
肝阳上亢。阳气亢逆于上的人,常表现为面红目赤、眩晕耳鸣、眼干涩、口苦咽干。肝阳上亢会耗伤精血,轻者觉得控制不住情绪、头晕头疼、眼疼;当肌肉、身体无法得到精血濡润,会出现身体颤动,重者表现为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由此可见,肝阳上亢的危害不容轻视,中医常采用滋阴潜阳之法调治。具体方子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具体用量需在医生辨证体质后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