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发脾气、过度焦虑如何缓解?
受疫情影响
许多人可能出现
易发脾气、过度焦虑等情绪
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答疑解惑
赶紧收藏
家校防护篇
低龄儿童,长期居家,易发脾气,如何安抚?
安抚儿童前先关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把病毒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里类似的角色,把防护措施比喻成某种盾牌。
父母的不良情绪不要传染给孩子,如果出现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
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根据不同年龄段,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家庭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
居家网课,节奏不合,亲子冲突,如何缓解?
居家网课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对于不少习惯于被监督的青少年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懈怠,学生无法有效跟进网络课程的节奏。很多家长也同样有问题,会因为被逼每天打卡,对于网课时孩子出现的心不在焉、完不成作业等问题,会出现抱怨和不满,时间一长,耐心被磨得消失殆尽,甚至激发亲子冲突。
建议家庭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合理调配上课和作息时间,每天留出独处的时间,适当运动放松,脱离网课内容,进行亲子互动,减少无谓指责。
线上教学,进度延误,情绪爆发,如何关爱?
各校延迟开学,学校要求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对电子设备的熟练度和授课技巧有欠缺,无法把控学生教学进度,都会蓄积不良情绪。在家授课,同时影响到家人,稍有与焦虑相关的事情,就会促使焦虑情绪大爆发。
建议要审视自己特殊时期的教学能力,不要高估和过度评价。和家人的沟通情况,居家工作需要全家参与和调整;学校要主动关爱部分无法适应网课的教师,切忌强制规定教学目标,给予合理的途径去宣泄,缓解教师过度焦虑。比如,增加体能锻炼,跑跑步;在室内摔摔抱枕、打打拳击等,定期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情绪波动变小,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特定人群篇
家有孕妇,过度焦虑,忧己忧子,如何调适?
首先要理性接纳。孕妇怀孕期间本身就容易感到焦虑,在疫情影响下,会更明显,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家庭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规律作息。
如果出现担心自己健康和胎儿健康的情况,建议通过查询权威资讯,包括医疗机构的线上咨询,学习孕期医学健康知识,同时避免信息过载,做适当的家务和居家运动。
建议必要时跟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支持,及时调适和排遣不良情绪。
老人宅家,广场空旷,习惯打破,如何替代?
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日常习惯良好,喜于广场活动,以及老年人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对于家人的沟通反而不是日常的重点,宅家后突然与家人交流沟通增多,会出现明显不适。
建议家庭替代及时跟进,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听听家人的看法和建议;合理安排自己的室内生活,如读书、练字、做饭、做手工等;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与老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郁闷情绪;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居家健身和放松运动。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社区防控篇
睡眠不佳,日夜颠倒,规律作息,如何养成?
首先疫情居家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规律作息习惯;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陆技术、呼吸放松等;每天做一些居家锻炼,建议达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夫妻宅家,百看不顺,摩擦频频,如何调和?
在疫情下,两个人每天24小时宅家,就像牙齿咬到舌头难以避免一样,总会出现磕碰。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可能这种摩擦早就存在了,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爆发了出来。
建议从现在开始:夫妻之间建立一种特定交流行为,如每天两人对视5分钟;建立正常的作息要求,按照既往上班规划,各自在家有自己的独立办公时间;如果两个人都想改变,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聊聊,说一说共同的目标、有什么困难,将来的需求和希望;交流也是一种互动艺术,要多培养和学会说话的技巧。
弱冠青年,待业宅家,收入无着,如何立命?
待业青年,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门找工作,长期在家,没有收入,对今后生活、职业前景产生担心。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求职、云面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在未找到合适的职业之前,可以在家进行自我充电,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提高。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缓解了焦虑情绪。
复工复产篇
商场超市,人群聚集,忧虑重重,如何支持?
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存在人群聚集的情况,在这些场所工作的人员会有种种担心,建议做好返岗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遵守所在机构恢复营业后的防疫制度和举措,加强营业期间的卫生管理,做好通风、消毒和清洁,建立切断传播途径的信心。
如果仍然感到紧张和焦虑,或者有发热、乏力等,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并且告知经营场所或机构负责人。积极配合治疗,坚定信心,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网上心理平台,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得到帮助。
持续加班,负荷过载,健康预警,如何调整?
复工复产后,部分员工存在持续加班情况,工作负荷过大时,情绪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紧张、焦虑和各种身体反应。
建议适当调整工作量,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冥想、正念;如果仍无改善,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早出晚归,公共通勤,担心风险,如何防范?
上下班途中,尤其是没有私家车必须通过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车上班的人群来说,人与人的接触难以避免。
建议出门错峰而出,出门戴好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隔空而坐,勤洗手,做好身体防护,降低心理恐惧。
业绩下滑,钱包瘪了,品质生活,如何保障?
目前,全国上下已经在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但是由于原来的业务发展节奏和发展策略受到影响,可能出现业绩下滑,收入下降。
如果还是觉得担忧,可以尝试和领导、同事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应对目前业务困境的措施,制定后续发展策略。其次,如果这种担忧造成情绪和身体的不适反应,可以寻求线上或线下的心理咨询服务,进行认知分析和调整,制定问题解决和行动计划,产生自我的控制感,建立积极有效的行动。
来源丨宜昌发布综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宜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