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买的“储备肉”,十多元一斤,这些便宜的冷冻猪肉能放心吃吗
从去年开始,我们听到“国家储备肉”这个名词的次数越来越多,在一段时间内,到超市里购买猪肉,冷冻的“储备肉”数量也远多于新鲜猪肉。这些冷冻肉的价格优势比较明显,甚至能比新鲜猪肉便宜一半左右,有时候价格会卖到十几元一斤,在“便宜没好货”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一些消费者会认为冷冻猪肉的品质会比较差,吃起来不放心,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吃这些储备的冷冻肉安全度和新鲜猪肉是一般无二的。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冷冻肉
冷冻肉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种:将动物宰杀后,直接扔到冷库里保存就行了。冷冻肉的保存技术是一项很复杂的学科,为了保证肉类解冻后汁液流失少,肉质不受太大的影响,冷冻肉需要经过预冷排酸、肉冻结前处理、控制冻结速度、一次冻结、二次冻结、冻结肉冷藏等多道工序,这些流程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系统验证,能最大程度减少肉类在长时间的冷冻过程中的各类损耗,除了口感、香味上和新鲜肉类有些许不同,其营养价值,食用安全性是没有变化的。
国家储备肉是什么?
国家储备肉是指国家商务部在全国各省市设置的活猪储备和冻肉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肉价波动的重要手段。
肉类大规模紧缺和价格上涨的时候,国家就可能会动用储备肉来稳定市场,填补鲜活肉类供应数量的不足,这是一种调控手段。国家的储备肉对肉类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并有专门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来管理指导,进入冷库储备的肉类都需要经过严格检疫步骤,对储备的环境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拿猪肉为例子,需要在-18℃的环境下,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冷冻肉是不断的“更新”的。
所以国家储备肉绝对不是所谓的“僵尸肉”,即使你吃到储存时间最长的冷冻肉,也不会超过4个月,而且目前猪肉供应比较紧张,这些储备肉的冷冻时间更短,在合适的烹饪方法下,口感和新鲜猪肉口感相差并不多,加之比较科学的储存技术,这些冷冻的储备肉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冷冻的储备肉会有什么缺点
不可否认的是,冷冻肉在香味、口感上还是不如新鲜猪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猪肉中的水分流失。即便是冷冻状态,肉类也会失去水分,在冷冻肉的技术上这个叫“干耗”,也就是水分升华了,固态水分子直接气化,导致肉类品质变差。
另外冷冻还会导致肉类的水分子结晶,解冻后肉质有些疏松,但这些表现主要会出现在鱼肉、鸡肉等肉质比较细嫩的肉类上,对于猪肉、牛肉这种纤维比较粗的,只要冷冻前没有故意“注水”,这种疏松的效果都是不明显的,因为本身牛肉、猪肉类加热做熟以后都会剧烈的缩水,比如卤牛肉一般都会缩水40%,冷冻带来的那些“疏松”的弊端几乎是看不到,也吃不出来的。
冷冻的储备肉如何烹饪最佳
冷冻肉虽然因为水分子结晶、干耗等问题导致肉质有所下降,口感不佳,但也仅会表现在炒、烤等几种有限的烹饪方式上,这几种烹饪方式确实最好用新鲜的肉类,因为新鲜的肉中水分含量充足,“肉香味”十足,快速烹饪可以达到鲜嫩多汁的口感。
但如果是红烧、炖、煮、卤等需要大量水分参与的烹饪方式,是不是新鲜的肉类影响就不大了,烹饪过程中的水分可以迅速补充肉在冷冻时丢失的水分,冷冻的储备肉通过这些烹饪方式,可以做出来和新鲜肉一般无二的味道,在口感和香味上几乎吃不出来任何区别。
一些谣言说储备肉都是“僵尸肉”,到超市宁可不买肉也不要这些冷冻肉,其实这基本都是对国家的储备肉政策不了解造成的。目前猪肉消耗量这么大,供应量都已经很紧张了,不可能有储备很长时间的冷冻肉,即便是按照规定储备时间最长的四个月,在零下18度恒温冷库中储存,肉质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价格更是便宜,也省去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吃点“储备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