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到底是生理病还是心理病?这三大因素能看出
很多朋友想搞清楚,抑郁症究竟属于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今天就来给大家掰扯掰扯这个问题。
认为它属于生理疾病的朋友,大概是看到一个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医生会开具抗抑郁药,据此推断大概是大脑哪个部位出现了异常,需要用药来敷"大脑的伤口",那接下来的治疗就交给药物吧。
认为它属于心理疾病的朋友,大概是因为观察到,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总是悲观消极,总容易被阴暗的东西吸引,那可能是认知出了问题,所以往后的治疗还是找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吧。
其实,在抑郁研究领域,不会把抑郁症单纯地看做生理或心理疾病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综合表现,包含了基因、大脑器质病变、神经细胞、认知模式或者创伤经历。
当今对抑郁症的研究模式,大都采用了"还原论"的取向。学界认为,某人出现了心境低落、精力减退,被诊断为抑郁症,肯定是思维出了问题;那么思维出了问题,可能是与思维相关的神经系统出了问题;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可能是这些神经系统的某些递质系统出了问题;递质系统出了问题可能与DNA 的表达有关系;那么DNA的表达出了问题可能与遗传有关系;那么遗传也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就有了精神分裂症的表观遗传研究以及花钱如流水的候选基因研究等。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假说,如多巴胺假说、γ-氨基丁酸学说、氧化应激学说、感染学说等。
抑郁症患者主要发生变化的脑区
导致抑郁的3大原因
1.遗传因素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2.化学因素
5-HT与NE能假说认为,5-羟色胺水平低,导致抑郁症的情绪失调;抗抑郁治疗效应与单胺的自身和异源性调节受体的长期适应性改变密切相关。而神经内分泌研究认为,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皮质醇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升高。
3.心理-社会因素
一些性格偏颇的人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他们大都自我封闭、退缩、被动,不自信、和低自尊等。他们对内在事件和外在世界均持有明显的非理性认知,人际关系也不良,再加上突然降临的重大创伤事件,很可能诱发抑郁症。
所以,那些得了抑郁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有可靠数据显示,抑郁人群中,三分之一可以自愈,三分之一发展成长期,三分之一最后自杀。
1. 三分之一自愈
这类抑郁症患者没有经过任何的药物或心理干预,时间一久,就自愈了。他们自愈并非是因为意志强大,而是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当有一天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曾经自己也抑郁过。
即便有人自愈,但笔者以及不建议这种不采取措施的做法。一是因为时间成本高,二是因为同时具备高风险,无视抑郁很容易酿成不可挽回的自杀行为。
因此,不管遇到什么自己无法解决的疾病问题,肯定都要积极寻求帮助和医治,特别是需要药物来干预治疗的已发生器质性病变的重症患者。
2. 三分之一长期
那些经历过首次发作的患者,如果没有疗愈好,80%的人会复发,有过第三次发作的,90%将终身服药。到最后患者可能就不得不接受这种病症的状态了,或不得不一直忍受这种痛苦的存在,日常与它和平共处,尽量不去在意和抵抗它,带着症状去生活。
3. 三分之一自杀
剩下一部分人选择了自伤自杀的结局。对于有自杀意念的朋友,我们要正视、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及带给的伤害,倾听他们,接纳他们,拥抱他们,和他们一起去积极接受治疗。
最后做个小结,关于抑郁属于生理病还是心理病这个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但普遍通行的说法是,抑郁症的发生,是生化、遗传及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用综合症思维来看待和治疗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