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2024-01-10 10:02:07 职场攻略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HR的一种职业病就是会关注各种招聘信息:阿里程序员、酒店服务员、工厂普工,关注其招聘要求、工作条件、薪资福利。最近有一个现象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我发现工厂的招聘信息往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HR的一种职业病就是会关注各种招聘信息:阿里程序员、酒店服务员、工厂普工,关注其招聘要求、工作条件、薪资福利。

最近有一个现象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我发现工厂的招聘信息往往写的非常具体,底薪范围、工作时长、各项福利等等,尤其是通常还会写清楚加班费是怎么计算的,而这点招聘网站上的白领岗位通常是没有的。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只是我刚注意到罢了。

按道理说,相比蓝领,白领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平均薪资更高,也更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什么结果反而是蓝领通常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呢?

跟在工厂做过的朋友和一些HR同行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看到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因为白领的产出不好量化,而工人的产出方便量化;

蓝领的工作特点是体力工作为主,工作成果容易量化,好衡量;

白领则正相反,“知识工作者”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作成果的质量往往很难评价;

这种说法貌似有道理。

但只要我们扩大一下视野就会发现:

是否有加班费,显然只有国家之间的差异,而没有工种之间的区别。

跟在一些欧洲工作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发现大家的共识是:“8小时工作制才是正常的,除了工作还得有生活,如果有加班则必然有加班费”。

比如法国人,早在2000年的时候,每周的工作时长就已经由39小时减至了35小时。也就是说,他们一周最多工作35小时,每个工作日只需上班7小时,如果公司要求员工在下班时间额外工作,就要支付高额加班费。公司需要给一周工作35至43个小时之间的员工,加工资10%的加班费;一周工作超过44个小时的,需要付工资50%的加班费。

加班有加班费或者不加班这一欧美职场“理所当然”的共识,为什么在我们国内却十分罕见(除了外企国企)?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按重要性排序,我把目前想到的几个原因总结了下:

1.市场供需的结构失衡;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有两个特点:一是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二是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

虽然我国总劳动人口自2012年就开始下降了,但高考录取率这些年却一直在提升;每年几百万应届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制造业尚未大规模转移海外的情况下,市场上的蓝领年纪越来越大(因为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供给越来越少(还要面对服务业比如外卖行业的竞争),工厂想要招聘到足够数量的工人,招聘要求就会降低(年龄、性别、熟练度等),而待遇需要更好(薪资待遇、各项福利等),加班费自然是其中一项。

反过来呢,自本世纪初教育产业化以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这带来了互联网等行业的快速繁荣,也造成了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尤其是当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始放缓时,这一现象就更为明显。

为什么国家今年要出台政策扩大研究生招生和公务员招考,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因为疫情而放大了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一个是供不应求,一个是供过于求,二者的待遇有所差别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决定的。

所以,就近几年的国内就业市场来看,上个蓝翔未必比读个普通本科差。

2.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欧美国家的“8小时工作制”是怎么来的呢?

八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8月提出。他还发明了一个口号, “8小时劳动, 8小时休闲, 8个小时休息”。

百度百科上说:8小时工作制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资本主义早期,工人阶级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就开始进行罢工、示威活动。1866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根据马克思的倡议,首先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11日颁布了《关于8小时工作制》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8小时工作制被1919年10月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以后资本主义各国被迫陆续确认了8小时工作制。建国后,我国也实行这一制度。

但是实际上,工人们的多次罢工并没有为工人们真正争取到“8小时工作制”。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真正开始施行8小时工作制的是美国福特公司。

1914年亨利·福特给员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有观点说:不是因为福特“发善心”,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优解,工人工作超过8小时精力就会下降,产量反而受影响”)。

福特执行8小时工作制之后,很长时间里其它企业并没有跟进,直到联邦政府通过法案,要求各行业降低工作时间,1938年罗斯福总统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案(Fair Labor Standards Act)》要求全行业实行44小时工作制,到1940年终于确定为40小时工作制。

我们的情况不一样,在中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如今已经度过了整整25个年头。

我们的《劳动法》也明确规定了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平时加班,如晚上需要支付劳动者1.5倍工资,周末加班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需支付三倍工资。

但实际上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初国内有一场关于996的全民大讨论。

马云说“996是福报”。明明劳动法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而996是明显违反劳动法的,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全民大讨论?

因为执法部门态度暧昧。

这是去年人民日报的评论: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作为官媒的代表,不讨论996在法律层面的对错,却引导为价值观的交锋。

之所以如此暧昧,是因为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到我们目前的追赶姿态,批判996一定是对的,没有任何争议;但也要考虑不能因此让企业束手束脚降低竞争力。严格禁止996,这很容易,但会不会快速增加企业成本、损害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

再进一步想想,其他行业,比如工程、科研这些加班同样很严重的行业也反对怎么办?

3.工会的缺位;

说到工会,这个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熟悉又陌生,我们(尤其是我们的长辈)好像都跟工会打过交道(发福利、牵红线),但又不知道工会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的工会和国外好像完全不同。

去年大火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讲了一个中国资本家智斗美国工会和工人的故事。

如果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美国人自由散漫,天生不适合需求吃苦耐劳的制造业。

这个分析当然有道理,却不是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对于劳动权益的高度关注,这才是中美工厂员工之间真正的差异。

中国人开的“美国工厂”,本质上遇到的不是文化冲突,而是劳工权益与资本利益的冲突,转换成政治课本里的术语,就是剥削与反抗,就是剩余价值该归谁。

这个矛盾变成电影的核心事件:要不要工会。

美国的制造业实际上是被劳工权益打垮的。

影片中,工会问题专家给工厂分析工会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涨工资,也不是罢工,而是工厂不能直接雇佣工人,也不能直接管理工人,一切只能通过工会传达。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美国劳工运动高潮的五六十年代,也是美国制造业称霸全球的时候,企业就算倒闭,工人们也很容易再找到工作,这正是工会有恃无恐的原因。

纪录片里讲的美国现代工会权力的过度膨胀当然是有问题的,但这不代表为员工争取合法权益也是错的。

要知道,劳动法规定的权益只是底线。

欧美国家(虽然美国并不是高福利国家),大都有着完善的工会体制,有相当的话语权,会帮助员工处理劳资纠纷,也会关心员工的生活,为维护员工权益提供保障。

但我国的工会,功能大不一样。

这有政策环境的因素,有权利意识的因素。但本质上,工会能否发挥作用,受劳动力供需结构、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更大。

总之:劳动力供需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是根本原因,而员工无力集体博弈和执法机构态度暧昧,是有制度无保障的直接原因。

当然,也有人说(主要是老板):

白领岗位本身工作成果就不好量化,一下班员工就准时离开,怎么保证工作结果?会不会说明工作安排有问题,要么是当天事情没做完但不管了,要么是工作安排不饱和提前就做完了,效率能有到保障吗?

但实际上,这就是管理知识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如何尽力改善工作安排,让员工在8小时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让员工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把工作时长当成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比如下班时忽然有个想法,就立刻抛出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讨论,或者十万火急就要上线。

因为一旦有了加班费,加班就是最不划算的,加班工资都要乘系数,如果加班加得多,还不如索性多雇人。

为什么通常是蓝领有加班费,而白领没有?

 

知识型工作者的绝大多数工作浪费(不管是8小时以内还是以外)其实都来自组织效率的低下。

我们国内企业家说创业困难,都是缺钱却资源缺政策,但从来没有像欧洲,“员工劳动力的供给时间”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可能只有到20年后我们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再也无法“只考虑35以下人员”,就会不得不从管理中要效益而不是逼迫员工996。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时候AI+机械化,已经让大多数人类可以从工作中彻底脱离出来。

最后,说几点可能是题外话:

1.白领工作只是面子好看,却未必实惠:

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美国今天的贫富分化问题,中产空心化问题,病因都在于制造业的衰落,因为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受惠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少数的高级白领)。

以中国的人口来说,制造业的衰落对老百姓的影响更大,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根本(多数的高级蓝领)。

就个体来说,虽然高级白领的收入仍然远超蓝领,但蓝领的平均收入已经追上或部分反超普通白领了。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高级蓝领白领化和低端白领蓝领化的趋势。

2.蓝领工作在稳定性和保障性方面比白领稍弱;

尤其是服务业,其特点是与工作场所紧密相关,且往往是按小时计薪,这次疫情导致的欧美大面积失业就是典型表现。

最底层的蓝领,即使有加班费,日子仍然过得艰难(普工同理,工厂可以压低工资基数)。

3.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要学会为自己发声;

欧美劳动者的今天,并不只自然结果,也是斗争结果。

自己的利益只能自己维护,不能依赖其他人发善心。只要发声了,就让别人知道这里有阻力。声音大一点,就让人知道这里的阻力大一点,但如果无人发声,改变就无从谈起。

TAGS: 招聘  工厂  班费  关注  就是  蓝领  阿里  信息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