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无毒为何一吞就死呢?

2024-01-11 08:38:34 生活妙招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黄金,一种罕见的贵重金属,在古代一直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它娇贵非凡的色泽,让人无法移开视线;它稀少的产量,更让其价值愈发水涨船高。在古代社会,黄金代表的不仅是财富,更

黄金,一种罕见的贵重金属,在古代一直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它娇贵非凡的色泽,让人无法移开视线;它稀少的产量,更让其价值愈发水涨船高。在古代社会,黄金代表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拥有黄金的人,就似乎拥有了这世间最高贵的身份。

一、黄金的奢华象征

然而,在古代并非人人都能接触到黄金。大多数普通百姓此生可能连黄金的影子都见不到一面。他们整日忙碌劳作,仅能糊口度日。而皇室贵族们则可以随意挥霍使用黄金制作餐具或装饰衣着。黄金的来之不易,让它在古代成为一种奢侈的象征。它的稀有,更显示出拥有它的人是何等的地位非凡。

当时的普通百姓对黄金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向往,他们会把黄金当成童话故事中才会出现的稀世珍宝。一旦有幸看到黄金,都会激动不已,跟见到圣人一样顿足叹息。父母会以黄金来形容孩子,说孩子就像黄澄澄的金子一样可爱伶俐。许多平民百姓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积累足够多的家当,也能买一两金子在身上佩戴,以彰显自己获得成功的象征。

而对上层贵族而言,黄金的辉煌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皇帝会用纯金打造宝座和餐具,权贵会以黄金装点马车和衣裳,他们已经无法想象失去黄金会是什么感受,因为黄金的辉煌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正因如此,吞金自杀之于他们的冲击力才更大。用自己最习以为常的财富来结束生命,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绝望已达到何种地步。

然而,偏偏有些人,会选择用这黄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吞下这价值连城的金子,任其在体内肆虐,最终夺去自己的性命。这种奇特的自杀方式,就是历史上闻名的“吞金自杀”。

二、吞金自杀的缘由

一个普通百姓,要拿到一两金子,可能会牺牲自己几十年的光阴。但偏偏有人不惜一死,就为了毁掉它。吞金自杀之于古人,是一个何等残忍而又奢侈的选择。

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古代黄金本身含有毒性所致。根据记载,早期冶炼的黄金中残留有剧毒,需经过反复锤炼方可除去。所以古人误以为吞服金子可以导致中毒身亡。

但近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高纯度的黄金本身并无毒性。吞服后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金属在体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所致。

那些选择吞金自杀的人,心中积压了怎样的绝望和痛苦,才会作出这样极端的决定?

当一个人走投无路,前途一片黑暗时,吞金自杀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些走上绝路的人,很多都是当朝的达官贵人,他们本可以荣华富贵,享受荣耀,却因政治斗争失败而一蹶不振。

例如太监、女官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削职为民,多有不能接受俗世跌宕的选择吞金自尽。也有在战场上战败的大将,为免其家人也遭殃,而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以谢天下。这些人吞金自杀,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令人扼腕的宿命与戏剧性的跌落。

还有些贪官污吏在行贿受贿后被揭发,面临牢狱之灾,也会在绝望中吞金自杀。对他们来说,自尽是逃避法律制裁的最后手段。死前吞掉自己不义之财,既算是销毁罪证,也可见其对权钱的执念已达疯狂地步。

正是这些达官权贵,他们平日里最看重的就是金钱与地位。威严、荣誉对他们意味着一切。一旦失去,生命亦失去意义。吞金自杀,成为他们维护尊严的最后选择。但这究竟是勇气,还是懦弱?答案令人唏嘘。

三、生金的毒性传说

古代的炼金术士们相信,金属矿石中蕴含着“生金”。这种尚未经过提炼的“生金”呈现赤红色泽,据说具有极强的毒性。需要反复锤炼才能去除其毒,取得纯净的黄金。

这一说法在古代广为流传,也为后世的吞金自杀增添了神秘色彩。人们认为吞下金子后中毒身亡,是生金的毒发作所致。

这种看法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却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学士。他们在各类文学、戏剧作品中大肆渲染“吞金毒发”的情节,使吞金自杀成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象征。

直到近现代,人们才意识到这不过是一种误传。但在古代,这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吞金自杀的一个惯常解释。

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也受到“生金有毒”的传说影响,纷纷在诗词歌赋中描写吞金自杀的场景。他们用浪漫的笔法描绘金子入口的一幕,表达出主人公高洁的性格和坚守信念的决心。这为后人留下大量描写吞金自杀的文学作品。

然而,当时的普通百姓虽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吞金自杀,但听闻这些贵族的自杀方式后也大为震惊。因为在他们心中,黄金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财富与荣耀,是自己一生也难觅只一面的圣物。没想到这些达官贵人竟然拿它来结束生命,这在百姓看来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恶性事件,对他们传统观念的冲击之大,难以用语言表达。

四、吞金的残酷死法

纯金的无毒性,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传说。真正导致吞金者死亡的,是过程中体内所受的巨大伤害。

试想,一个成年人吞下大小不等的金块,这对食道和胃肠造成的损伤是难以想象的。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胃肠道产生撕裂伤,造成大出血。金属的倾倒和移位也会刺激肠道,引发剧烈的痉挛、呕吐。当金块越积越多,撑破脏器时,死亡便不可避免了。

即便金块未造成撕裂,在胃中混合胃酸也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离子。这会破坏蛋白质,使人体细胞及脏器衰竭。长期的痛苦折磨终会夺去生命。

可以说,吞金自杀的死法异常残忍。与其被金块活活折磨至死,倒不如选择更仁慈的方式结束生命。

根据目击者描述,选择吞金自杀的人在死前都经历了异常痛苦的过程。起初,吞下的第一两金子还不觉,但数量越多,胃肠就像被硬物攻击一样疼痛难忍。即便是习武之人也难以忍受这种从体内传来的绞痛,只能跪地号啕。

金块的冰冷触感和尖锐棱角摩擦内脏,使得他们不住干呕,但又吐不出来。一次次的呕吐只会使伤口血流如注。最后简直变成一种行刑的酷刑,处在这种可怕痛苦中的人们已经失去了生的意志,只求一死了之。

为了避免这种至暗时刻被他人观看,历史上许多选择吞金自杀的人都是在密室中进行的。毕竟这种凄惨的死相,对一个曾经的达官贵人来说实在丢脸。只有最亲近的家人才可能见证他们的最后时刻,但即便如此,也难以直视这种痛不欲生的死法。

五、历史上的真实案例

吞金自杀在历史上并非仅流传于传说,确有真实案例。最著名的要数明朝太监张敏。

张敏曾救驾有功,深得明孝宗宠信。这却招来权臣万贵妃的嫉恨。万贵妃决定置张敏于死地,张敏为保住性命,在无路可退的绝境中选择吞金自尽。

张敏的自杀方式成为一个谜。后人推测,他为保全尸体完整,不留外伤,才选择吞金的残忍死法。观其生前屡建奇功,却招来嫉恨致死的悲剧命运,不胜唏嘘。

张敏在朝中地位颇高,深得明孝宗的信任,几乎可以参与所有朝政决策。然而这也招来了权力斗争中的嫉视,当张敏提出的一项政策触犯了某位权臣的利益时,这位权臣就开始暗中布局,给明孝宗进谗言,使张敏开始失宠。

在这种环境下,张敏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明白,身处高位注定招来嫉视,自己一日不除,对方一日不息。终于有一天,明孝宗下旨要处理张敏的职务,这无异于政治上的死刑判决。彻夜难眠的张敏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最终在黎明时分选择了吞金自杀,以死明志。

再如甲午战争期间,以戴宗骞为代表的清军将领也选择了吞金自杀。

1895年日军进攻威海,戴宗骞奋力归还。两次击退日军后,其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戴宗骞见大势已去,亦吞金自尽。

作为当权者的心腹,戴宗骞也没能逃过失败的命运。而他选择吞金的方式,同样令人扼腕叹息。

戴宗骞原本跟随大将刘坤一起镇守威海,当日军猛烈进攻南岸炮台时,刘坤临阵脱逃,戴宗骞不得不接管了整个战局。他奋勇抵抗,不想瓦解军心造成溃败。然而寡不敌众,再加上刘坤的逃脱导致士气低落,戴宗骞终究没能扭转劣势。

当第二次炮台又被日军夺取后,戴宗骞明白大势已去。他不想被俘虏受辱,也想为刘坤的懦弱付出代价。于是在跟随多年的副将劝说下,选择了吞金一死,以谢天下不负使命。

结语

虽然自古以来,一直流传吞金中毒的说法,但这并不符合现代医学。

现代科学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纯金属本身不会产生毒性。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主要源自金属冶炼技术的不发达。

古代的提炼技术不够成熟,残留在金属中的其他元素,才是引起“中毒”的真正原因。这些杂质进入人体后,的确会引起细胞蛋白变性等症状,从而被古人误认为是金本身的“毒性”。

可以说,对于金属中毒的这种误解,是古代对冶炼技术缺乏了解所导致的。

而纯净的金属,由于体内无法溶解,其机械性损伤才是造成吞金者死亡的原因。这一点,在当今的医学视角下已经十分清楚。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